羅伯彭斯的民族自由歌詩-〈何謂蘇格蘭人〉(Scots Wha Hae)

蘇格蘭詩人羅伯彭斯(Robert Burns, 1759-1796)的詩堅持使用蘇格蘭的方言,筆下流露出蘇格蘭民族的自信,在他的〈何謂蘇格蘭人〉(Scots Wha Hae)歌詩中表露無遺。這首蘇格蘭戰歌〈何謂蘇格蘭人〉,一度被蘇格蘭人視為非官方的國歌。由羅伯彭斯寫於1793年,曲調取自在班諾克本ㄧ役布魯斯的軍隊曾經用來作為進行曲的蘇格蘭傳統民謠〈嘿,風塵僕僕的磨坊主〉(Hey Tuttie Tatie)

Scots, wha hae wi' Wallace bled, 蘇格蘭人,血曾與華萊士一起流淌
Scots, wham Bruce has aften led,
蘇格蘭人,也曾隨布魯斯打過大仗
Welcome to your gory bed,
來吧,要麼我們血臥疆場
Or to Victorie!
要麼,讓勝利的旗幟飄揚!

Now's the day, and now's the hour; 時機已到,決戰就在眼前
See the front o' battle lour;
前線戰況,形勢無比兇險
See approach proud Edward's power
看那驕橫的愛德華在進犯
Chains and Slaverie!
那是奴役和鎖鏈!

Wha will be a traitor knave? 有誰想當臨陣脫逃的叛徒?
Wha can fill a coward's grave?
有誰想鑽進膽小鬼的棺木?
Wha sæ base as be a Slave?
有誰願做下賤無恥的奴僕?
Let him turn and flee!
我放他一條生路!

Wha, for Scotland's King and Law, 為捍衛蘇格蘭國君和法規!
Freedom's sword will strongly draw,
拔出自由之劍,奮武揚威!
Free-man stand, or Free-man fa',
生作自由人,死作自由鬼
Let him on wi' me!
跟我衝鋒不後退!

By Oppression's woes and pains! 為受壓迫的人們脫離苦難!
By your Sons in servile chains!
為子孫後代不受奴役摧殘!
We will drain our dearest veins,
我們願把一腔熱血全流幹
But they shall be free!
換回他們自由權!

Lay the proud Usurpers low! 把驕狂的侵略者統統撂倒!
Tyrants fall in every foe!
殺一個,就是少一份殘暴!
Liberty's in every blow!
攻一次,自由早一刻來到!
Let us Do or Dee!
生死成敗在今朝!
翻譯:晚楓

〈何謂蘇格蘭人〉原詩共五節,韻式為:aaab, cccb, dddb, eeeb, fffb, gggb,每行音節數為7775。每節的最後一行不但因少兩個音節而鏗鏘有力,而且尾韻一致,在聲音效果上,體現了非常明顯的強調作用,尤其是長/i:/(聲音是衣),充分表達堅定不移的決心,起到了鼓舞士氣、振奮軍心的作用。這種韻式雖在英文中顯出優勢,但中文的四句一節,若最後一行出韻,則會大大降低強勢效果。因此晚楓的譯文採用每節四行通韻,也同樣取原詩的長短句格式,以體現原詩的面貌和氣勢。
十三世紀末,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欲侵佔蘇格蘭,威廉華萊士(William Wallace, 1270-1305)和羅伯布魯斯(Robert Bruce, 1274–1329)先後起而抵抗,成為蘇格蘭的英雄,從此後播下了蘇格蘭民族主義的種子。而這兩人正是羅伯彭斯〈何謂蘇格蘭人〉(Scots Wha Hae)歌詩中的主角。

英雄本色的華萊士

梅爾吉勃遜(Mel Gibson)主演的電影《英雄本色》(Braveheart)就是描寫威廉華萊士為蘇格蘭人民爭取自由的事蹟,其實華萊士的早年生活鮮為人知,皆源自於他去世後將近兩百年,由吟遊詩人亨利( Henry the Minstrel)所寫的一本韻文傳記,此傳記係以華勒的密友和隨軍教士約翰布萊爾(John Blair)的手稿為基礎,參雜許多傳說而成。

1296年,英格蘭吞併蘇格蘭,據說華萊士因父親與妻子被英軍所殺,從此投入蘇格蘭獨立運動,帶領蘇格蘭人民與英格蘭展開鬥爭。華萊士與安德魯莫瑞(Andrew Moray)的聯兵在1297年的史特靈橋之役中獲得大勝利,並且成為蘇格蘭貝立歐王朝(John de Baliol)的護國攝政王(Guardian of Scotland)。之後繼續揮軍南下進攻英格蘭北部,並洗劫約克郡。1298年的福爾柯克之役(Battle of Falkirk)華萊士遭到慘敗。1305年,華萊士被曼蒂斯的約翰(John de Menteith)出賣,在靠近格拉斯哥的羅伯伊斯頓(Robroyston)被逮捕,並被交到英王愛德華一世手上。同年525日華萊士以叛國罪被當眾斬首,並遭剖腹取臟、五馬分屍之刑,首級更被懸掛在倫敦橋上示眾。他的屍體被被分別埋在紐卡索、貝里克、愛丁堡和伯斯。華萊士的一生追尋自由,至死不渝,死時年僅32

蘇格蘭王羅伯布魯斯

羅伯布魯斯(Robert Bruce, 1274–1329)出生於蘇格蘭貴族世家,父系祖先為蘇格蘭-諾曼(法語化的維京人後裔)血統,跟隨征服者威廉從諾曼第來到不列顛,他的母系祖先則是蘇格蘭的蓋爾人。早在1292年蘇格蘭王位繼承權之爭中,羅伯布魯斯的祖父安南達爾領主五世亦曾競逐失利,由於拒絕向獲勝的政敵貝立歐家族的新國王宣誓效忠而又避免被抓小辮子,宣佈退出政壇,爵位傳給孫子羅伯布魯斯。換句話說,蘇格蘭王位繼承之爭實際上主要是在貝立歐和布魯斯家族之間展開的。布魯斯與斯圖亞特通過土地分封和聯姻在蘇格蘭西部形成了龐大的家族關係網。他們雖然在與貝立歐的王位角逐中敗下陣來,但自始至終也沒有放棄對王位的要求。在貝立歐統治期間(1292-1296),他們一直是以麻煩的製造者而聞名的。既然華萊士對貝立歐王朝忠心不貳,那麼他對一直覬覦王位的布魯斯家族必然是充滿疑慮和警惕的。之後,布魯斯家族與英國國王愛德華一世結盟反對出自貝立歐家族的新國王,並於1296年向英國國王愛德華一世宣誓效忠。
布魯斯家族之所以早早選擇站在愛德華一方,無非是想借助英格蘭人的力量打擊貝立歐派以再圖王位,因此華萊士的忠誠與威望對他們而言也是一種威脅,兩者可謂道不同不相為謀。然而,1297年蘇格蘭爆發獨立運動,羅伯布魯斯接到緊急信件要求其支持愛德華一世的軍隊,但羅伯布魯斯作了關鍵的決定,藉機起兵造反。雖然這場叛亂稍後被鎮壓,其女兒也被脅迫送入英國為人質,但同年稍後,蘇格蘭人在威廉華萊士的領導下取得了斯特林橋戰役的大勝,羅伯布魯斯於是再次開始活躍。

在華萊士死後一年,羅伯布魯斯為蘇格蘭獨立再出擊。他在殺死了英格蘭王所指定的繼承人約翰康明(John Comyn)成為蘇格蘭王。13077月英王愛德華一世在最後一次遠征蘇格蘭的中途病死,死前囑咐他的兒子愛德華二世(Edward II, 1284-1327)帶著他的骨灰在軍隊的前面,直到最後一個蘇格蘭人也投降為止,但他的願望並未能實現。西元1314年,即華萊士死後七年,羅伯布魯斯率軍於班諾克本戰役(Battle of Bannockburn),擊敗英王愛德華二世,成為新蘇格蘭王羅伯一世(King Robert I The Bruce)。因此,這首歌詩又名〈羅伯布魯斯進軍班諾克本〉(Robert Bruce's March To Bannockburn)
在這種三方競合的關係下,有些歷史學家甚至懷疑正是羅伯布魯斯出賣了華萊士,因為在1305年告密捕獲華萊士並把他交給英格蘭人的曼蒂斯的約翰後來成為了羅伯特一世的寵臣。不過這樣的質疑並無損羅伯布魯斯在蘇格蘭人心中的民族英雄地位。

〈何謂蘇格蘭人〉ㄧ曲的多種面貌

〈何謂蘇格蘭人〉ㄧ般以舒緩的風格演唱,德國浪漫樂派作曲家馬克斯布魯赫(Max Bruch, 1838-1920)將之發展為《蘇格蘭幻想曲》(The Scottish Fantasy)第四樂章英勇的快板,降E大調,4/4拍子。主奏小提琴與管弦樂驟然呈現出一個雄壯的主題。樂曲以這個主題為中心,經過數次的變奏和裝飾後,主奏小提琴與管弦樂隊共同吟唱出這一首古老的戰歌旋律。請欣賞小提琴大師海飛茲(Jascha Heifetz)、當代小提琴名家李悠普納魯(Liviu Prunaru)分別演繹此曲第四樂章。

另外,法國浪漫派作曲家依克多白遼士(Hector Berlioz, 1803-1869)也以此歌的旋律譜成《羅伯洛伊序曲》(Rob Roy Overture)。羅伯洛伊的全名是羅伯洛伊麥格雷戈(Robert Roy MacGregor),是著名的蘇格蘭高地歹徒,被譽為蘇格蘭的羅賓漢,1712年開始打家劫舍,1722年被捕。

蘇格夏樂團(Scocha)發跡於蘇格蘭偏遠小鎮哈維克(Hawick),團名是兩位創團主唱兼吉他手伊恩史考特(Iain Scott)與大衛查普曼(David Chapman)的姓氏組合,發音與蘇格蘭的拉丁名Scotia相同。該團樂風走蘇格蘭民謠搖滾(Folk 'n' Roll)路線,於2001年發行首張專輯《邊界上》(Bordering On)。這首〈何謂蘇格蘭人〉(Scots Wha Hae)收錄在該團第三張專輯Gie’d Sum Wellie中。本文開頭所播放影片的演唱者就是蘇格夏樂團,現在請欣賞該團於20139月在諾罕(Norham)舉行紀念1513年福羅登戰役(the Battle of Flodden)演唱會的現場演出,不過低音的收音有些爆音,請包涵。

 

迴谷重唱(The Corries)1972年發行的《風笛之聲》(Sound the Pibroch) 專輯中亦收錄這首〈何謂蘇格蘭人〉。

 

蘇格蘭民謠歌手道吉麥克連(Dougie MacLean)緩慢的演唱更添蒼涼。

 

1992年在溫哥華成軍的加拿大龐客樂團真麥肯錫(The Real McKenzies)以風笛搖滾樂風呈現這首〈何謂蘇格蘭人〉。

 

〈何謂蘇格蘭人〉(Scots Wha Hae)也是風笛樂隊演出的標準曲目,此歌在20066月蘇格蘭皇家管絃樂團舉辦的國歌網路票選,和〈蘇格蘭之花〉(The Flower of Scotland)、〈英勇無畏蘇格蘭〉(Scotland The Brave)及〈高地教堂〉(Highland Cathedral)均名列四首候選的歌曲。



注釋:
*wha
:亦作 whae,蘇格蘭方言,= who,讀音:[wa:]
*hae
:蘇格蘭方言,= have,讀音:[hei]
*
Scots Wha Hae:直譯為「蘇格蘭人曾經...」但中文裡找不到相對應完整的句子,因此意譯為〈何謂蘇格蘭人〉,也有人譯為〈蘇格蘭勇士〉,但易與〈英勇無畏蘇格蘭〉(Scotland The Brave)搞混。

*on:蘇格蘭方言, = follow on wi’ me = follow me

*wham:蘇格蘭方言,= whom

*aften:蘇格蘭方言,= often,讀音:[‘a:ftən]

*victorie:為victory 的變體,這樣將最後一個音節變為重讀音節。

*o’:詩歌語言, = of

*Edward: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二世(1284 – 1327,即位時間為1307)。他對蘇格蘭施政殘暴,滅絕人性,電影《英雄本色》有精彩的描述。

*slaverie slavery的變體,也是將最後一個音節變為重讀音節。

*sæ:蘇格蘭方言,亦作sae= so 讀音:[se:]

*dee:蘇格蘭方言, = die,讀音:[di:]

參考連結:

班諾克本戰役- 台灣Wiki

羅伯特布魯斯與班諾克本(Bannockburn) 戰役: WTFM CLAN 風林火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be5af80100pkp2.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520/00/3114071_118024898.shtml#

http://wtfm.exblog.jp/8034377/

Scocha | Faceboo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jangos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