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布洛灣之聲〉(Blnga Bruwan)-周慧貞演唱

TRUKU

Muda ku dgril siyaw ayug,
mnkala ku ququy dgiyaq,
mapa ku bunga,mapa ku masu,
dhuq ku Alang Bruwan.
Mnkala hidaw mgrbu.

meuyas dowras ka mirit,
mlawa ka pada.
Rmgrig ka rungay,
asi bi saw smdamat.
Brahaw misu bgihur paru,
iya bi bhngi alang mu.
Wana ha hnici dxgal rudan mu.
alang mu suyang dgiyaq.
'Brahaw misu bgihur paru,
iya bi bhngi alang mu,
wana ha hnici dxgal.

已故的太魯閣族牧師兼詞曲創作者周裕豐,曾經為布洛灣的山水風光寫過一首歌,歌詞描寫太魯閣族人對於祖先居地的懷鄉心情,敘述布洛灣是祖先留給太魯閣子孫的部落,懇求風雨啊,不要吹散了美好家園。整首曲子充滿了懷念舊時光的情緒,也寄託了子孫遠隔家園的喻意,歌名是Blnga Bruwan,意即「布洛灣之聲」。

布洛灣(Bruwan)是太魯族人的部落舊址,部落位置在立霧溪左岸,溪畔發電廠西南方約1.2公里的兩層河階台地,屬於秀林鄉富世村的行政範圍。據國分直一和劉益昌的考古調查,布洛灣上層台地有明顯的太魯閣族舊址遺蹟,並也普遍發現到素面紅陶。亦即布洛灣台地除了太魯閣族的祖先在這裡建社居住之外,在更早以前也曾有過使用陶器的族群在這裡生活一段時期,這個早期族群和十三行文化人,具有相同的文化類型。而兩個不同文化層的共存現象,對於臺灣文化史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對於太魯閣族人而言,布洛灣的意義源自這個地方是祖先的居地,一處風景優美的美好家園。布洛灣一詞,音譯自太魯閣族語Bruwan,詞意為峽谷的回聲,太魯閣耆老田信德牧師進一步從族語字根解釋詞意,prgan是追蹤的意思,早期太魯閣族的獵人常到此地追蹤獵物,這個地方是動物必經之地,起初稱此地為Brugan,後來轉音為Bruwan

1991年,花蓮縣秀林、萬榮、卓溪等三個鄉鎮十三個村落的太魯閣族人,在布洛灣台地上辦理「花蓮縣原住民文化技藝活動」的盛會。這場展演活動是太魯閣族部落遷徙以來首次呈現太魯閣族的獵頭祭典、傳統樂舞,以及重回到自己的祖先部落,所營造出來的特殊氛圍,格外的讓太魯閣族人印象深刻。所以從這次活動辦理之後至今,在太魯閣族人的回憶中,只要提到布洛灣,很自然的會聯想到這一年的文化展演活動,也因為這場展演活動是太魯閣族群跨鄉性質的文化首演,對於曾經參與這一年演出的各村落族人而言,Bruwan(布洛灣)一詞具有關連到祖先與人文歷史的特別意義。

現在的布洛灣台地已相異於往日情景,經過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建設成「遊憩區」,台地上層是竹屋仿建舊部落,那是裝設給遊客住宿和團康活動的地方;台地下層是停車場,以及展示館、餐飲部、販賣部,一座太魯閣族的祖先遺址,驟變成中橫公路上遊客休閒遊憩的據點。

資料引自:

旮日羿吉宏 布洛灣部落 - 臺灣原住民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網路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jangosun 的頭像
    djangosun

    從台灣聽世界

    djangos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