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復仇者》
(Vengo)7:埃及蘇菲樂舞與讚頌歌手謝赫艾賀邁阿突尼(Sheikh Ahmad Al-Tuni)

話說之前《復仇者》(Vengo)4中,提及〈壁咚〉(Arrinconamela)樂聲嘎然而止,男主角尬寇也酒杯墜地醉倒,被攙扶去休息,不覺長夜已逝黎明乍現,眾人皆已散去,村婦收拾狼藉殘局。此時畫面傳來陣陣鐘聲,來自上埃及區的謝赫艾賀邁阿突尼(Sheikh Ahmad Al-Tuni)吟唱伊斯蘭蘇菲教派(Islamic - sufi)的讚頌以及蘇菲舞者優雅旋轉的身影,繚繞在尬寇的腦海,尬寇在帳棚裡的地毯與抱枕堆中從夢中的樂聲醒來,殊不知他正捲入家族仇恨,一步步陷入殺身之禍的危機中。
導演東尼葛里夫(Tony Gatlif)以此段蘇菲吟唱樂舞呼應片頭長達750秒的〈佛朗明哥與蘇菲〉(Flamenco soufi) 配樂。突顯出西班牙樂舞文化中遭人遺忘的阿拉伯歷史底蘊。可惜此段蘇菲吟唱樂舞並未收錄在電影《復仇者》(Vengo)的原聲帶中。

埃及蘇菲樂舞

在聚會上,人們敲擊器皿,跟著節奏手舞足蹈,舉世聞名的埃及蘇菲舞,自始自終伴隨著宗教影響。蘇菲舞源自伊斯蘭蘇菲教派,這個講求苦行和冥想的神秘主義教派相信通過不停的旋轉可以進入一種天人合一的狀態,從而達到親近神的目的,所以旋轉是蘇菲舞最主要的特點。
一般蘇菲舞的舞者無一例外全部是男性,包括歌者和鼓者,但埃及蘇菲舞者卻是女性。旋轉舞者所著服裝的色彩非常鮮豔,特別是圓蓬長裙至少有三層以上,有時在旋轉的過程中還會加上新的蓬裙。這種起源於宗教中的祭祀舞蹈,也叫旋轉的裙子,舞蹈語彙中包含了複雜的宗教人生觀,表現出一種獨特的狂喜狀態。而舞者,在原始的鼓擊樂中,忘我旋轉,仰望上天,期許用自己的身體在與真主對話,滿臉沉醉,似乎得到了神的啟示而更加忘我旋轉,企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舞者在整首舞碼中不斷的旋轉,裙襬如花朵般綻放,藉由裙襬轉動來與神對話,搭配烏德琴、揚琴、奈依笛、缽、杯及手鼓,由領唱者持杯或雙缽,時快時慢敲擊著節奏,其聲時而如泉水叮咚,時而如萬馬奔騰,引領眾樂手及舞者演繹天人合一的蘇菲樂舞。
蘇菲旋轉舞的姿勢具有宗教意涵,右手向上,代表接受神的賜福;頭向右彎,表示放下小我,接受上天的安排;左手向下半垂,手掌向下,要將神的能量傳遞出來,他們認為在旋轉的時候,會呈現半昏迷狀態,這是他們認為與神最接近的時刻。
旋轉舞起源於十三世紀,由蘇菲教派的重要導師魯米(Rumi)所發起,據傳有一天,魯米走過城鎮市場時,聽見了敲打黃金的工匠,拍打出有節拍性的鍛造聲,當下他彷彿聽見了詩經,傳頌著「沒有上帝,只有真主阿拉」,於是他高興地伸出雙臂開始不斷地旋轉,於是在魯米死後,他的兒子與信徒將蘇菲舞儀式化,除了旋轉舞,會搭配頌歌音樂,並在象徵宇宙的圓形大廳進行儀式,蘇菲教派的旋轉舞也因此流傳下來。
三立新聞台曾做過土耳其蘇菲教派旋轉舞的專題,值得一看。

偉大的伊斯蘭讚頌歌手-謝赫艾賀邁阿突尼

謝赫艾賀邁阿突尼(Sheikh Ahmad Al-Tuni)來自艾斯尤特(Assiout)附近的哈瓦特卡(Hawatka)村莊,是上埃及最後一位偉大的伊斯蘭聖歌或讚美詩的歌手(munshidin)
在夜晚的無盡星空下,萬物籠罩在塵土飛揚與昏暗燈光中,蘇菲派信徒在上尼羅河地區的村莊舉行慶典儀式,隨著夜幕低垂,刺骨的寒意逐漸滲透到空氣中,卻擋不住那夾雜著虔誠的熱烈喧囂。從這看似雜亂無章的信仰表達過程中,伊斯蘭聖歌歌手的聲音揚起,在旋轉中通過記憶(dhikr)的誘導呈現出蘇菲儀式常見的恍惚狀態。

請欣賞謝赫艾賀邁阿突尼誦唱〈阿拉是愛〉(Allah Mahabba)

請欣賞謝赫艾賀邁阿突尼誦唱〈慷慨的人〉(أهل الكرم- ناديت)

請欣賞謝赫艾賀邁阿突尼於19981119日在「來自世界的聲音」民族音樂節中精采的演出。

參考連結:

音樂世界中的世界音樂-沒有國家的民族~羅曼尼(吉普賽)之歌,樂非(未完成手稿)

Vengo (2000) - IMDb

Sheikh Ahmad Al-Tuni - Sultan of All Munshidin - Amazon.com

不是舞蹈而是修行土耳其旋轉舞(Mevlevî Sema Töreni

【微行世界】埃及蘇菲舞:以宗教之名起舞 - 搜狐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jangosun 的頭像
djangosun

從台灣聽世界

djangos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