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於美國版星光大道(American Idol)節目中Fantasia Barrino演唱經典名曲Summertime
Summertime, 夏日時光
And the livin' is easy 日子挺好過
Fish are jumpin' 魚兒跳躍著
And the cotton is high 棉絮漫天飛
Your daddy's rich 你爸很有錢
And your mamma's good lookin' 你媽長得美
So hush little baby don't you cry 所以小鬼你就別哭了吧
One of these mornings 有那麼一個早晨
You're going to rise up singing 你會唱著歌醒來
Then you'll spread your wings 你會展開你的羽翼
And you'll take to the sky 飛向天際
But till that morning 在那一天還沒來之前
There's a'nothing can harm you 沒有什麼能傷得了你
With daddy and mamma standing by 因為老爸老媽挺著呢
夏日時光(Summertime),這首歌出自當代古典爵士樂作曲大師喬治蓋西文(George Gershwin)的歌劇作品「乞丐與蕩婦[i]」(Porgy And Bess),是劇中一位配角年輕黑人媽媽Clara哄小孩睡覺時所唱的催眠曲,女高音的唱功要能控制得又細又柔,實屬不易。
請點選下列網址http://www.porgyandbess.co.uk/video.php 進入後點選Summertime 觀賞Trevor Nunn製作的音樂劇片段
請至 Putamayo 首頁觀賞動畫並聆聽 Ray Barretto[ii] 演奏的Summertime選自Latin Jazz (Putamayo/2007)
YouTube有關Summertime的連結
Summertime - Ella Fitzgerald & Louis Armstrong
Janis Joplin - Summertime (Live Gröna Lund 1969)
其他版本:乞丐與蕩婦/邁爾士戴維斯 Miles Davis
「乞丐與蕩婦」(Porgy And Bess)
乞丐與蕩婦於1935年在紐約首映,蓋西文以爵士和藍調音樂的風格譜入傳統的舞台劇中,在整齣劇中讓我們看到20年代美國南方黑人在貧困和現實的壓迫下,如何尋找他們生命中的彩虹和希望。這齣是第一齣黑人的爵士樂歌劇(音樂劇),也是爵士樂首度以歌劇的型式在劇院中演出,贏得了"黑人音樂的林肯"之美譽。劇情是描述一對黑人青年男女Porgy(乞丐)與Bess(蕩婦)的愛情故事,以及追求自由解放的經歷。其中家喻戶曉的名曲,諸如"Summertime","I love you, progy"以及"Bess, you is women now"等,早以被無數的爵士樂手以各種形式翻唱或詮釋。
「乞丐與蕩婦」劇本:
「故事是白人寫的、音樂對白是白人譜的,為什麼會那麼讓後來的Jazz歌手愛唱愛編愛不釋手?我想一是其中對黑人生活態度的描繪非常深入,一種年輕一代「即時享樂」與年老一代艱忍豁達的矛盾交織出非裔美人的生活現實。劇中不乏諷刺白人宗教、自嘲黑人無知互相欺侮的寫真…。[iii]」
「歌劇Porgy and Bess故事改編自DuBose Heyward (1885 -1940),一個白人,1924-25的原著”Porgy”,他自小受表演美國東南部黑人的Gullah文化的母親影響,也相當熱衷研究--這是早期黑奴混合各不同洲土語用來溝通的語言。故事地點設在Charleston附近的Catfish Row,是報紙的真實謀殺故事改編,Heywood不卑不亢地陳述當時的黑人社會。1927他太太Dorothy把”Porgy”改編為舞台劇,在紐約就演出300多場,並全美巡迴演出,甚至到了倫敦。此外Haywood也是詩人、劇作家、寫電影劇本,並推廣南方文化。[iv]」
「當1934 Gershwin改編”Porgy”時,歌詞也是由他執筆,對白是Ira Gershwin(其弟)和 Heyward 合寫,"Summertime" and "My Man's Gone Now"兩段則全由Heywood撰寫。雖然故事重心與結構被大幅更動,由於Greshwin的音樂,”Porgy and Bess”依然散發出銳不可當的氣勢,成為Gershwin畢生驕傲的作品,美國本土地第一齣歌劇,總譜厚達700頁。雖然Gershwin很期待在大都會首演,最後還是在百老匯,且樂評亦不佳。但Gershwin毫不動搖,認為這樣的歌唱型式無損古典音樂之美,當然,其後舞台或電影的音樂劇正是受這樣的影響而產生的、更通俗的產物,而Gershwin的作品卻能地站在古典與通俗音樂的界限旁,微妙地保持住歌劇樂器人聲的細膩處理,把持藝術與娛樂兼容的那個困難的分際。[v]」
蓋西文(Gershwin)的美國夢
宛若美國鼠譚卡通情節般,蓋西文的父母於1891年自俄國移民到美欲實踐其美國夢,9年後生了蓋希文,誰能料到這位只活了39歲的作曲家,竟成為美國樂壇的奇才。
「說來當年Gershwin也並非一出道就如此自信,George Gershwin父母在1891自俄國移民到美,他1898生於布魯克林,只活了38歲。本來名字叫Jacob Gershowitz (難怪有張長臉),當初鋼琴是買給大他兩歲的哥哥Ira Gershwin的,不過喜歡運動的Gorge卻先展露出天份,父母還讓他許多作曲家學習(Rubin Goldmark, Henry Cowell, Wallingford Riegger ,Joseph Schillinger)。他(不知為止)15歲輟學跑去幫唱片公司彈Tin Pan Alley music,其後且為表達對諧星Ed Wynn之景仰,改了自己姓的字尾。[vi]」
歌劇與音樂劇之間的演變:
「音樂劇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的輕歌劇(Operetta)、喜劇(Comedy)和黑人劇(Minstrel Shows)。初期的音樂劇並沒有固定劇本,甚至包含了雜技、馬戲等等元素。自從1927年演藝船(畫舫璇宮)開始著重文本之後,音樂劇開始踏入它的黃金歲月。這時期的音樂劇多宣揚樂觀思想,並經常以大團圓的喜劇結局。直至1960年代搖滾樂和電視普及之前,音樂劇一直是最受美國人歡迎的娛樂和演藝形式。1980年代以後,英國 倫敦西區(West End)的音樂劇演出蓬勃,已經追上百老匯的盛況。[vii]」
但音樂劇和歌劇的區分界線仍然有不少學者爭議,例如「乞丐與蕩婦」(Porgy and Bess)就曾同時被人稱作歌劇、民謠歌劇(Folk Opera)和音樂劇。一些音樂劇如悲慘世界是從頭到尾都有音樂伴奏,而一些輕歌劇如卡門卻有對白。
[i] 當代古典爵士樂作曲大師蓋希文1935年創作在紐約首映的《乞丐與蕩婦》,是描寫二十年代 美國南方黑人在貧困和現實的壓迫下,如何尋找他們生命中的彩虹和希望, 是第一部黑人歌劇、也是爵士樂首度以歌劇的形式在劇院中演出。
[ii] Ray Barretto演奏的 Summertime 選自Carnaval/Fantasy (2001),福茂唱片對Ray Barretto的簡介http://www.linfairrecords.com/music/album.php?id=2824
[iii] 引自2005,3.4 Albertine乞丐與蕩婦二三事Something about Porgy and Bess─── 好音樂沒有形式歸屬問題 乞丐與蕩婦 - proust 。另可參考國立高雄師大音樂系黃芳吟教授文 探討三首蓋希文的鋼琴前奏曲
[vii] 歌劇與音樂劇之間的演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