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澄惠-白牡丹
陳莛羽古箏獨奏-白牡丹
原唱版本 勝利唱片公司1936年發行的白牡丹由歌手根根演唱 白牡丹 引自 桃花開出春風 漢樂伴奏,在當年可是號稱新風格小曲
原野三重唱-白牡丹 http://mymedia.yam.com/m/2055083
白牡丹笑呅呅 妖嬌含蕊等親君 無憂愁無怨恨
單守花園一枝春 啊
單守花園一枝春
白牡丹白花蕊 春風無來花無開 無亂開無亂美
不願旋枝出牆圍 啊
不願旋枝出牆圍
白牡丹等君採 希望惜花頭一層 無嫌早無嫌慢
甘願給君插花杆(瓶) 啊
甘願乎君插花杆
白牡丹寫於1936年,由陳達儒作詞、陳秋霖作曲,以上四個版本各有擅場。在所有白牡丹演唱版本中,個人認為盧澄惠唱的白牡丹最能傳達少女思春,青春洋溢的快樂情懷,選自一捲絕版的「澄惠之歌」錄音帶。由盧澄惠自行編曲,在簡易錄音室中以一把吉他分別彈出節奏、貝斯及solo,再堆疊在一起,戲稱一人吉他大樂隊。輕快的節奏、俏皮的過門、爽朗的歌聲、笑文文的回憶。
關於盲歌手盧澄惠的匆匆人生請參見
尋找被遺忘的聲音—用音樂燃亮生命的盲歌手盧澄惠
白牡丹詞曲解析 引自─台灣咁仔店 台灣歌謠資料庫 http://www.taiwan123.com.tw/main_digi.asp?id=60
「白牡丹」是日據時代「勝利唱片」公司「雙陳(陳達儒、陳秋霖)
」合作的成名曲,兩人晚年都居住在台北市的大龍峒,並先後獲得金
曲獎「特別獎」的殊榮,更巧合的是兩人過世時間,前後差距不到一
年(一九九二年)。
「白牡丹」發表於一九三六年,當年陳達儒,以十九歲之姿寫下「白
牡丹」一曲,將少女嬌、羞、癡、貞比喻為純潔自重的白牡丹,深刻
而不嬌情,手法之純,韻味之菁,全然不似一個十九歲青年可以寫出
的作品,他以白牡丹的「無憂愁、無怨恨」、「無亂開、無亂美」、
「無嫌早、無嫌慢」來表露少女的心思,實在是相當的難得。
有了詞接著是曲,在好友間拍擋陳秋霖的巧妙安排下,將歌仔戲「哭
仔調」中哀怨悲戚的部份摘除,而以小音階作鋪陳,配以含蓄文雅的
歌詞,使得「白牡丹」脫離苦調的悲傷,反而給聆聽者「笑文文」的
感覺。
白牡丹作曲者陳秋霖簡介 引自宜蘭縣鄉土音樂教材《懷念台灣音樂家系列之六》 http://media.ilc.edu.tw/music/MS/musician-06.HTM
陳秋霖從小接觸傳統戲曲,在十幾歲時進入戲班擔任後場樂師。多才多藝的他,精通大廣弦、殼仔弦、嗩吶等多種樂器。二十歲那年開始從事歌仔戲曲調的研究與創新,曾為戲班寫下不少曲調。
二十二歲時,他進入唱片公司擔任樂師,後來從事專業作曲,創作的歌曲都有濃烈的歌仔戲韻味,二十五歲發表的成名作《白牡丹》即是其中的代表作。
由於他有壯盛的企圖心,二十八歲開始自組唱片公司,奈何時不我予,當時正是皇民化運動盛囂塵上的時候,臺灣歌謠失去了立足之地,他一手創立的唱片公因此倒閉,也幾乎賠光了積蓄。
二次大戰結束後,陳秋霖先生以「陳玉山」為筆重新從事歌曲創作,同時也在唱片、電影界發展。早年臺語電影有很多都是由他擔任編曲及配樂,他還報導過一部當時非常轟動的臺語電影《乞食與藝旦》。因費心於事業經營,所以他並沒有太多時間可從事創作,以致他的創作量較少,最為膾炙人口的作品有《白牡丹》、《滿山春色》、《賣菜姑娘》及《中山北路行七擺》等。
1990年陳秋霖榮獲金曲獎的特別貢獻獎。兩年後因病辭世,享年81歲。
白牡丹作詞者陳達儒簡介 引自宜蘭縣鄉土音樂教材《懷念台灣音樂家系列之七》 http://media.ilc.edu.tw/music/MS/all-07.htm
陳達儒是臺北市大稻埕人,自小家境富裕,受過很好的私塾教育。他加入唱片公司從事創作時,年僅十九歲,四年間便寫下了《白牡丹》、《雙雁影》、《青 春嶺》、《港邊惜別》、《阮不知啦》… 等細膩、深刻且膾炙人口的作品。加上他為人豪爽熱情、談吐風趣,所以在歌壇上人緣甚佳,許多創作者都喜歡與他合 作。
皇民化運動時期雖然暫無作品問世,但在終戰後,他還是陸續寫下《安平追想曲》、《南都夜曲》、《煙酒歌》等佳作,可惜他後來棄歌從商,轉入食品業發展。
陳達儒先生一生創作的歌曲超過三百首,1989年榮獲金曲獎。三年後,因癌症而過世,以七十六歲的高齡離開人世。
延伸閱讀
台灣歌謠臉譜 作者:鄭恆隆 郭麗娟 ISBN:957-8246-79-X 玉山社出版公司 (2002)
陳莛羽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jon542om-ajctu12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