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尋找每人心中的小王子:〈純真男孩〉(Nature Boy)-開啟愛與被愛的生命之鑰

There was a boy曾經有過 一位男孩
A very strange, enchanted boy特立獨行 魔法男孩
They say he wandered very far
他們說他 浪跡遠方
Very far, over land and sea
跨過海角 越過天涯
A little shy and sad of eye
略帶害羞 眼神悲哀
But very wise was he
聰穎過人 可謂英才

And then one day
然而有天
One magic day he passed my way
機緣巧合 兩人為伴
While we spoke of many things
天南地北 相談甚歡
Fools and Kings
國王弄臣 無所不談
This he said to me:
對我述說 至理箴言

"The greatest thing you'll ever learn
你將體認 人生至妙
Is just to love and be loved in return"
愛與被愛 環環相報

"The greatest thing you'll ever learn
你將體認 人生至妙
Is just to love and be loved in return"
愛與被愛 環環相報
{Instrumental}
"The greatest thing you'll ever learn
你將體認 人生至妙
Is just to love and be loved in return"
愛與被愛 環環相報
                             Django
中譯

1941年,時年33歲的喬治麥格魯(George McGrew)來到洛杉磯,在位於月桂谷大道(Laurel Canyon Boulevard)上以販售健康生機飲食著稱的優綽芬(Eutropheon)餐廳擔任鋼琴師。餐廳老闆約翰與薇拉瑞奇特(John and Vera Richter)夫婦為德國移民,崇尚候鳥青年運動(Wandervogel)所引發的回歸自然與人類生活改革(Naturmensch and Lebensreform)理念,追隨信仰這種理念者被稱為「天然之子」(Nature Boys)。喬治麥格魯亦受感召加入,並以伊甸阿貝茲(eden ahbez)自稱,他的名字一律小寫,認為只有上帝才能大寫。這首歌〈純真男孩〉(Nature Boy)就是這位出身布魯克林的猶太裔,後活躍於加州,崇尚自然簡約宛若苦行僧生活般的嬉皮先驅伊甸阿貝茲於1947所寫,創作此歌的期間他正在棕櫚泉附近的一個洞穴裡修行。請聽原唱那京高(Nat King Cole)的現場演唱,與亞倫納維爾(Aaron Neville)翻唱的〈純真男孩〉(Nature Boy)

以意第緒語創作的劇作家赫曼亞卜洛科夫(Herman Yablokuff)1935年為音樂劇《香菸》(Papirosn)寫了一首歌曲〈我心平靜〉(Shvayg mayn harts),在他的自傳《追憶意第緒舞台年華》(Memoirs of the Yiddish Stage)中,指稱伊甸阿貝茲的〈純真男孩〉剽竊了他的歌曲〈我心平靜〉。阿貝茲則聲稱他是在加州雲霧繚繞的山上靈修時聽到天使的歌聲而寫下此歌,旋即又表示願以1萬美元和解。亞卜洛科夫則說「若果真如此,也是天使拷貝了我的歌,只要他承認剽竊,錢並不是重點。」最終,這起官司阿貝茲以25千美元與亞卜洛科夫達成庭外和解。請聽亞美尼亞的杜讀笛(duduk)大師狄凡賈斯帕里恩(Djivan Gasparyan)與瑞士豎琴家安得里華倫偉德(Andreas Vollenweider)詮釋的〈我心平靜〉(Shvayg mayn harts)


然而,赫曼亞卜洛科夫就是這旋律的原創者嗎? 1887年,安東尼德弗札克創作了《A大調鋼琴五重奏,作品81(Antonin Dvořák's Piano Quintet, Op. 81),那一年德佛札克在自己的家鄉,也就是距離布拉格約五十幾公里的維索卡(Vysoka)渡過一段快樂的時光,或許是這段日子勾起了他對自己家鄉民族更深刻的感受,所以這首充滿著對國家民族深切情感的作品便誕生了。此作品第二樂章為稍快的行板-杜姆卡歌曲(Dumka),是一種悲歌,源於烏克蘭與波蘭的民族音樂,曲風交織於緩慢敘事性段落與流暢熱情快板間。德佛札克將這個樂章以民族舞蹈音樂的樣式詮釋之,在第14分鐘左右的樂句就是〈純真男孩〉一曲的前二小節。或許,伊甸阿貝茲在創作〈純真男孩〉一曲時心中浮現了德弗札克的《A大調鋼琴五重奏1》的第二樂章。或者,德弗札克、赫曼亞卜洛科夫與伊甸阿貝茲在創作前述作品時都參考了流傳於烏克蘭與波蘭的民族音樂或猶太歌謠?

〈純真男孩〉歌中意象描繪1940年代植基於洛杉磯,嬉皮運動前身的次文化團體「天然之子」(Nature Boys),他們受德國候鳥(Wandervogel)青年運動的影響,過著崇尚簡單自然與流浪的生活,伊甸阿貝茲正是成員之一。德語wandern是散步、健行、踏青,當字首則有移動之意,而Vogel就是鳥,Wandervogel的原意就是候鳥,也有人譯為漂鳥。〈純真男孩〉正是留著一頭「耶穌」般的長髮,以睡袋為家、蔬果果腹(據聞一星期的生活費不超過美金3塊錢)的伊甸阿貝茲之自我寫照。而另一方面,伊甸阿貝茲這首歌也有向引介啟迪他回歸自然與人類生活改革思維的良師益友比爾貝斯特(Bill Pester)致敬之意。

初聆〈純真男孩〉,一直有著純真男孩就是上帝之子的錯誤連想。後來才驚覺〈純真男孩〉一曲的內涵,與法國作家、詩人、飛行員先驅安東尼聖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ery)1943年發表的著名小說《小王子》(Le Petit Prince)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也許,伊甸阿貝茲的〈純真男孩〉(Nature Boy)一曲的意象就是受《小王子》一書的啟發,再藉由赫曼亞卜洛科夫〈我心平靜〉的旋律,發想而成。《小王子》這本寫給大人的童話書,以玫瑰和狐狸象徵愛情與友情,小王子就是那純真男孩。然而,我們經歷歲月洗禮,世事滄桑,內心當初的那個自己安在?焉能找回我們每個人心中的那個孩子!

1947年,阿貝茲在朋友慫恿下,將〈純真男孩〉破爛的副本交給歌手納京高(Nat King Cole)在洛杉磯林肯劇院演出時的後台管理員,請其轉交納京高。然而,他的請求未果,失望之餘,阿貝茲將〈純真男孩〉的樂譜送給納京高的跟班奧提斯波拉德(Otis Pollard)。未久,納京高輾轉從奧提斯那兒聽到這首歌,非常喜歡,因此常在演出時演唱此歌,備受好評。厄文伯霖(Irving Berlin)於納京高現場演唱聽到此歌,就和納京高說他要購買此歌的版權,但納京高不願割愛,決定自己錄唱此歌。不過,阿貝茲未留下任何連絡方式,花了許多時間終於在聖莫尼卡山脈李山的好萊塢地標(Hollywood Sign)下方尋獲四處流浪的阿貝茲,並獲得允許,將之灌錄成唱片。請聽原唱那京高、德國小號手呂狄格爾巴爾道夫與安迪哈德洛(Rüdiger Baldauf & Andy Haderer )以及短命的融合爵士、民謠搖滾前衛樂團連譜號(Accolade)詮釋的〈純真男孩〉(Nature Boy)

1948年納京高演唱的〈純真男孩〉,雄踞告示牌(Billboard)排行榜連續八週第一。從此,此歌成為流行爵士的經典曲目,翻唱者不計其數,也是演繹風格橫跨最多音樂類別的流行歌曲。請聽由75種版本剪輯合而為一的〈純真男孩〉。

喬瑟夫羅西(Joseph Losey)1948年執導描繪戰爭孤兒的電影《慘綠少年》(The Boy With Green Hair),即以〈純真男孩〉此歌為主題曲。後來電影《紅磨坊》亦以此歌為插曲。2001年電影《超感應頻率/港譯:天使之眼》(Angel eyes)由珍妮佛洛佩茲和吉姆卡維佐主演的浪漫愛情片,也以歌為插曲。

彼得辛可提(Peter Cincotti)以披頭四名曲〈山巔愚公〉(The Fool on the Hill)的旋律為前奏,唱出嬉皮先驅伊甸阿貝茲(eden ahbez)所作的〈純真男孩〉。最後,請聽挪威女歌手英格瑪麗岡德森(Inger Marie Gundersen)詮釋的兩曲合一版本,以及其他歌手以不同風格演繹的〈純真男孩〉(Nature Boy)

 

參考連結:
http://genius.com/Nat-king-cole-nature-boy-lyrics/
表單的頂端表單的底部《小王子》第二十一章愛與馴服@ Peekaboo !! :: 痞客邦PIX
http://en.wikipedia.org/wiki/Nature_Bo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jangosun 的頭像
    djangosun

    從台灣聽世界

    djangos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