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傳》
(Forrest Gump)電影中的插曲與隱喻之3:理想與變革的60年代─〈我願意〉(But I Do)

介紹了《阿甘正傳》電影中的三首50年代配樂,接著讓我們進入充滿理想與變革60年代,而發跡於50年代的搖滾,在60年代茁壯萌發、大放異彩。電影《阿甘正傳》的音樂製作人要如何配合劇情搖滾出處處機鋒、反諷隱喻與符合意境的插曲呢?今天就來ㄧ窺阿甘痛毆與珍妮車震陌生男子的配樂究竟。

不知為何但我願意

1961年,原名克拉倫斯亨利二世的克拉倫斯"蛙人"亨利(Clarence "Frogman" Henry)演唱了〈我不知為甚麼但是我願意〉(I Don't Know Why But I Do)這首流露著款款深情的歌曲,此歌由節奏藍調鋼琴家保羅蓋頓(Paul Gayten)與創作歌手鮑比查爾斯(Bobby Charles)共同創作。但是因容易與另一首1931年的歌曲〈I Don't Know Why (I Just Do)〉混淆,於是改名簡稱為〈我願意〉(But I Do)。《阿甘正傳》音樂製作挑選此歌為背景插曲,除了是為配合電影中阿甘迷戀珍妮的情節外,也隱含著向搖滾樂的源頭─黑人節奏藍調致敬的用意。

1937年克拉倫斯亨利出生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他從孩提時代就開始學習鋼琴,主要受到胖子多明諾(Fats Domino)和本名亨利羅伊蘭(Henry Roeland)的長髮教授(Professor Longhair)之影響。當克拉倫斯亨利參加才藝表演時,他打扮得像長毛,戴著兩邊辮子的假髮。1952年他加入了鮑比米契爾和頂級樂隊(Bobby Mitchell & the Toppers),職司鋼琴和伸縮喇叭,1955年後離團,加入薩克斯風手艾迪史密斯(Eddie Smith)的樂隊。
1955
年的一個晚上,亨利用他像青蛙叫聲般的獨特嗓音即興創作了這首〈無家可歸〉(Ain't Got No Home),棋子唱片(Chess Records)的製作人(Paul Gayten)聽到了這首歌,就於19569月請亨利錄製了這首歌,在電台DJ大力推播下,這首歌最終升至美國節奏藍調榜第3名和流行音樂排行榜第20名。這也為亨利贏得了蛙人的綽號,並開啟了他經久不衰的音樂生涯。1961年的〈我不知為甚麼但是我願意〉是他另一首暢銷曲,該單曲在告示牌最高名次為第4名。亨利平時主要在爵士之都紐爾良的波本街地帶演出,在那裡他演奏了19年,他也常年參與奧爾良爵士與傳統音樂節(New Orleans Jazz & Heritage Festival)。亨利對節奏藍調的開創性貢獻曾獲得搖滾名人堂(Rockabilly Hall of Fame)的認可。20074月,亨利因其對路易斯安那州音樂的貢獻而被列入路易斯安那州音樂名人堂。

《阿甘正傳》電影中〈我不知為甚麼但是我願意〉這首歌似乎傳達了阿甘對珍妮的深情,但配上電影的畫面卻是無比反諷。阿甘萌發了對珍妮的愛慕之情,這種情感的朦朧使他無法說清,他能做到的就是在宿舍門口等她。然而,阿甘竟看到珍妮在雨中和一個大學生在車上親熱,他打開門阻止,不斷毆打這個不知名的傢伙。阿甘是為了保護心愛的珍妮才如此,對阿甘而言「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愛你,但是我願意(I don't know why I love you but I do)」為妳做任何事,可是珍妮卻不領情,也許只能說愛情是盲目的,是一種無法解釋的操控欲望。

I don't know why I love you but I do
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愛你,但是我願意
I don't know why I cry so but I do
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會哭,但是我願意
I only know I'm lonely and that I want you only
我只知道我很孤單 我只想要你
I don't know why I love you but I do
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愛你,但是我願意
I can't sleep nights because I feel so restless
我無法入睡,因為我是如此不安

I don't know what to do, I feel so helpless
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感到好無助
And since you've been away, I cry both night and day
自從你離開後,我日日夜夜哭泣
I don't know why I love you but I do
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愛你,但是我願意
My days have been so lonely
我的日子太孤單了
My nights have been so blue
我的夜晚如此憂鬱

I don't know how I manage, but I do
我不知道我該如何做,但是我願意
Each night I sit alone and tell myself
每天晚上我獨自坐著告訴自己
That I will fall in love with someone else
也許我會愛上別人
Guess I'm wastin' time but I've got to clear my mind
或者我只是在浪費時間,但我必須理清思路
I don't know why I love you but I do
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愛你,但是我願意

小說與電影的反差

電影中阿甘和珍妮的愛情被奉為愛情聖經。珍妮是阿甘青梅竹馬的初戀,一直到珍妮去世,阿甘對珍妮是一生只愛一個人的情比金堅,而他們孩子也絕對稱得上是這完美愛情的結晶,是所有人夢寐以求的經歷。
在原著小說中,阿甘的「第一次」並不是和珍妮在一起,而且多多少少有些上當的意思。小說中阿甘因犯了兩個大錯,導致珍妮兩次出走,且第二次是永遠的分開。第一次是阿甘嗑藥,迷迷糊糊中與其他女子調情,被珍妮撞見,珍妮誤以為阿甘用情不專,於是憤而出走,但之後又發現自己是真的愛上了阿甘,終於,二人重新在一起。第二次是阿甘為了發財,依職業拳擊經理的要求,扮演「笨瓜」,詐取賭注。而珍妮卻對錢財沒有非分之想,一再勸阿甘及早抽身,想與阿甘找個地方安頓下來,好好過日子: 「……我只想找個安靜的小地方住下,你可以找份正經工作,例如養蝦……我們或許可以買棟小屋子,有個小花園,養條狗什麼的……或許甚至生孩子……如今我快35歲了,我想安定下來……」遺憾的是阿甘此時無法自拔,沉迷於自己從拳擊台上所獲得的名望和錢財。令懷有身孕的珍妮對將來安定的婚姻生活的希望徹底破裂,最終灑淚而去。這些精彩的情節都因會影響到阿甘完美的形象而被編劇給刪去了。而電影中珍妮的形象則是與美好阿甘正好相反的,她總是對現狀不滿,總是想追求另一種生活方式,而阿甘不想未來,他只活在當下。
小說中的女主角珍妮雖然在愛情道路上一路坎坷,交了好幾個男友。但珍妮善良正直,對愛情和婚姻的看法與社會主流價值觀念一致。首先,在愛情上更注重精神的契合。小說末尾,二人意外重逢,珍妮已成家,過著正常家庭生活,生活富足,安寧,「星期天都上教堂」。期盼與心愛的人安定下來,建立家庭,養育孩子,定期去教堂,這是典型的美國中產階級的正統家庭生活。此外,珍妮心地善良,同情越戰士兵,甚至因參加反戰運動而多次被捕入獄。她極力維護阿甘的尊嚴,反對阿甘為了掙錢扮作「笨瓜」遭人嘲笑。也許只有原著小說中的珍妮能為電影中的珍妮平反。而在電影與小說中,阿甘與珍妮的戀情也有著截然不同的結局,故事未完,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jangos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