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屏晚鐘〉隨風飄送
這首徐小鳳演唱的〈南屏晚鐘〉不僅僅是一首寄託相思之情的歌,更是一口有著厚重歷史感的鐘,還有許多的故事。
鐘聲何處來
〈南屏晚鐘〉名列西湖十景,而這鐘聲就是由位於杭州南屏山慧日峰下的凈慈寺傳來,此寺是西湖周圍的第二大名剎,與靈隱寺並稱南北兩寺之最。五代十國後周顯德元年(西元954年)吳越國王錢弘俶為供養永明延壽禪師在慧日峰下建立禪院。北宋改為壽寧禪院,南宋時稱為淨慈報恩光孝禪寺,簡稱淨慈寺。這鐘樓和鐘,在淨慈寺初建時就設下,北宋以後,寺院歷經興衰,鐘樓與大鐘經歷了數次重建與毀廢。北宋畫家張擇端曾經畫過《南屏晚鐘圖》。明代洪武十一年(1378年),嫌舊鐘太小,又鑄了一口巨鐘,重達10噸,鐘聲更為洪亮,形成「玉屏青嶂暮煙飛,紺殿鐘聲落翠微」。
清朝,康熙和乾隆這祖孫倆對南屏晚鐘的鐘愛,反映石碑印記上。康熙三十八年(1699)南巡,題字西湖十景,把「南屏晚鐘」改為「南屏曉鍾」,地方官就造了亭子放這個碑。後來碑丟了,杭州人又偏愛晚鐘,就模仿康熙的筆跡,把「曉」字改回「晚」字。
淨慈寺銅鐘是〈南屏晚鐘〉的重要組成元素之一,與寺院同期始建,現銅鐘為1984年日本佛教界捐鑄,銅鐘按傳統樣式重鑄,高3米,直徑2.3米,重達10餘噸,每敲一下,餘音2分鐘之久。鐘體內外,鐫鑄《妙法蓮華經》七卷及銘文共計六萬七千字;它採用「蒲牢雕龍」作鐘鈕,以八瓣蓮花為鐘唇,每瓣鑄有一處撞鐘點,其中六處鐘點上鑄有梵文。鐘脊上立南無毗婆尸佛和南無釋迦牟尼佛等七個佛龕。
由於南屏山一帶山嶺由石灰岩構成,山體多孔穴,山峰岩壁立若屏障,每當佛寺晚鐘敲響,鐘聲振盪頻率傳到山上的岩石、洞穴,隨之產生音箱效應,增強了共鳴;進而自西湖上空傳至彼岸,碰上對岸由火成岩構成的葛嶺、回音迭起。形成悠揚共振齊鳴的鐘聲,經久不息。今已成為杭城除夕夜迎新辭舊的撞鐘活動場所。
晚鐘的故事
關於〈南屏晚鐘〉還流傳著這麼一個小故事。康熙三十八年(1699) 康熙南巡,題字西湖十景,把「南屏晚鐘」改為「南屏曉鍾」,地方官就造了亭子放這個碑。後來碑丟了,杭州人又偏愛晚鐘,就模仿康熙的筆跡,把「曉」字改回「晚」字。看得出來,南屏晚鐘在杭州老百姓心目中地位很重要。難怪康熙皇帝當年想把「南屏晚鐘」改成「南屏曉鐘」,杭州老百姓都不同意這樣改呢。
常言道「暮鼓晨鐘」,康熙改為〈南屏曉鐘〉其實並沒錯,而這南屏山究竟又是為何緣故會傳來陣陣「晚鐘」聲呢?
雷峰塔點燈
起初,大家都認為南屏晚鐘的說法是從南宋畫家張擇端的《南屏晚鐘圖》開始的,然而在杭州研究院客座研究員丁雲川的鑽研下,卻另有發現。請參見以下節錄自2017年1月5日杭州日報專訪的報導:
丁雲川看了不少關於凈慈寺「敲晚鐘」的書,終於找到了一些線索—這晚鐘和對面的雷峰塔有關係。
雷峰塔,算是杭州最有名的塔了。它建造的時間是吳越錢弘俶開寶八年(975年)。「造塔的時候,凈慈寺的僧人還參與了其中的建設。」丁雲川說。
現在晚上雷峰塔要亮燈,你知道嗎?在古代,雷峰塔上也有亮燈的習慣。
丁雲川從一本明代的《南屏凈慈寺志》上看到,一位叫淩雲翰的人寫過一首叫《雪鍾》的詩:「一百八聲才擊罷,雷峰又點塔上燈。」
「這首詩裡面包含了好多線索。」丁雲川說,古代時候雷峰塔是樓閣式的塔,塔上有窗洞,人是可以到塔上的窗洞去點燈。丁雲川從凈慈寺住持處瞭解到,那時的雷峰塔塔旁、塔下,是有小寺、小庵。雷峰塔和小寺、小庵都是凈慈寺管轄的。雷峰塔上點燈的和尚,應該就是凈慈寺的和尚。
為什麼雷峰塔要亮燈?因為,西湖到了晚上就很黑了。丁雲川說,應該是起到照明的作用。不過,也有可能是吳越國王為了紀念雷峰塔建成這年圓寂的永明禪師,而在雷峰塔上點燈。
雷峰塔什麼時候亮燈得聽凈慈寺的鐘聲,那問題來了。雷峰塔什麼時候亮燈?《雪鍾》這首詩裡又有線索了:「一百八聲才擊罷,雷峰又點塔上燈。」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雷峰塔點燈的時間是根據晚鐘的鐘聲而定的。
鐘聲送客船
丁雲川還覺得,凈慈寺晚鐘的作用不止是這些哦。有個叫王洧的人,在《南屏晚鐘》中寫道:「涑水崖碑半綠苔,春遊誰向此山來。晚煙深處蒲牢響,僧自城中應供回。」丁雲川說,詩裡的意思是春天去城外西湖遊玩的遊人不少,不過,聽到寺裡的鐘聲響了後,凈慈寺的和尚要從城裡回到寺廟裡。而遊人也要抓緊時間回家了,因為鐘聲響起後,沿湖一帶的士兵,要把城門關閉了。
古時杭州城,可沒有現在那麼大。西湖在城外,人們要通過清波門、錢塘門、湧金門出城去玩。到了傍晚,凈慈寺的鐘聲一響,在城外的老百姓就知道了,該回城裡了。
「這樣看來,南屏晚鐘還有一個作用,在杭州城內,會起到報時的作用呢。」丁雲川說,還有點杭州標準時間的味道呢。
濟公圓寂時
有人對濟公是活佛的說法持不同意見,因為在印度只有16個羅漢,並沒有18羅漢之說,更加沒有降龍羅漢。從這裡可以看出,降龍羅漢只是中國人自己編撰的一個羅漢。照這麼看的話,濟公連一個羅漢都算不上。而佛的地位在羅漢之上,若連羅漢都不是,濟公更加就談不上是佛了。
濟公是什麼佛其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後人怎麼看待他。從他為後人所作的功德來看的話,他是世人眼中的活佛。
話說那日,濟公回到淨慈寺,頗有倦意,長老感激濟公為寺做了那麼多好事,於是便做了一席上等酒席請濟公吃。而濟公卻一反常態,只拿起一碗酒一飲而盡,就停下了,長老覺得奇怪,便問:“道濟,為何今天只喝一碗酒?“濟公回答道:“一生一百一,亦是一個一,一僧六十一,一碗了一一。”長老聽不明白,正想問,濟公卻說:“師傅,你聽……”話音剛落,突然傳來當當當幾聲鐘響,長老奇怪,怎麼這個時候撞鐘的呢,便走到窗前一看,只見夕陽西下,晚霞映天,遠處鐘聲陣陣,聲聲蒼涼。長老心頭一愣,回過頭來一看,只見此時濟公端坐在禪床上,雙手合十,雙眼半開半閉,似睡非睡,似醉非醉,面露笑容,長老連叫了幾聲,濟公都沒再回應。這一位可以點石成金而自己卻身無分文的窮和尚,這一位神通廣大心地慈祥又嫉惡如仇的羅漢,已經離開凡間,回去見佛祖了。長老為了紀念濟公,便規定以後每日黃昏時分,也就是濟公圓寂之時,敲響淨慈寺的大鐘,表示敬意。從此,使得淨慈寺又多了一處名勝,稱為〈南屏晚鐘〉。
關於南屏山淨慈寺敲鐘的時間,最精確的資訊是:晨鐘平時是4點40分開始,如果遇到特殊日子,比如農曆初一、十五,或者菩薩誕辰,4點10分就開始了。晨鐘是告訴大家新的一天開始了,要精進,要努力。敲鐘是件很神聖的事,撞鐘,唱一段偈頌詞,繼續撞,再唱……勻速背後是一種呼吸、力量,乃至自我的控制。敲鐘之前,先有法師敲板把大家叫醒,108下鐘聲敲完後,再有其他人敲鼓,就是這麼個順序。
至於晚鐘,則是19點55分開始,順序反一反,先有人敲鼓,再是專人敲鐘。
蒲牢鳴百八
塵夢醒三千
鐘聲洗佈心
生花妙筆陳蝶衣
〈南屏晚鐘〉由王福齡、方謠齡作曲,陳蝶衣填詞,約創作於1951年,歌曲表達的是少女的愛慕之情與等待抉擇,由香港歌手崔萍原唱並唱紅,後來徐小鳳,費玉清、蔡幸娟與蔡琴等都唱過此歌。作詞者陳蝶衣,江蘇常州武進人,原名陳元棟,小時大家都叫他弟弟,所以取諧音名蝶衣。15歲進當時上海的《新聞報》當實習生,1941年,陳蝶衣受平襟亞(瓊瑤老公平鑫濤的堂伯)之邀,一起創辦了知名雜誌《萬象》,並出任主編。在這期間,陳蝶衣也用了不少筆名,其中一個是在抗戰時期上海成為孤島,筆名陳滌夷,意思就是滌蕩外夷。陳蝶衣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已經享譽上海灘文藝界。創作了〈情人的眼淚〉、〈香格里拉〉、〈慈母心〉等流行歌曲,捧紅了周璇。他還是中國早期的老報人,1933年創辦中國歷史上第一張有影響的娛樂報刊《明星日報》,並策劃了第一屆電影明星評選,選出了中國第一位影后。他還是中國老牌刊物《萬象》的第一任主編。作為一代詞作家、電影劇作家,他共有3000多首歌詞作品和多部劇本。解放後,陳蝶衣移居香港,而這首〈南屏晚鐘〉就是在這個時期於1951年寫成。
根據墨跡如煙對〈南屏晚鐘〉一曲的描述:
整首歌詞透著宋詞雅韻,寫地極好。大意是寫一妙齡少女游湖於林,巧遇上了中意對象,一時間情竇初開,充滿了愛的情意,等到她鼓起勇氣剛欲上前答話,偏生天公有意做難,還未及動作,便降下一陣無情大雨,下得他失去了蹤影。可這相思的種子已種在了心裡,潛滋暗長,這相思之情總是揮之不去,才下眉頭,又上心頭,抽刀斷水,水更流,終於如歌詞所說「匆匆地走入森林中」在上次相遇的地方等待奇蹟的出現-再見到她一見鍾情的好對象。等待的結果卻是「看不到他的行蹤」,好生心傷、好生失望,甚至產生了「相思有什麼用」的念頭。聽敲那南屏晚鐘,感受這暖風輕送,最後「催醒了相思夢」。到最後她「走出了叢叢森林」亦「看到了夕陽紅」。
也有人從夢前、夢中與夢醒來詮釋這首歌:
夢前
南屏晚鐘,隨風飄送,靜靜望著迷幻森林,不知何人在等,有期待,有害怕,但看到那樹搖風,在等待我的到來。
夢中
南屏晚鐘,隨風飄送,匆匆送我走入森林,不知他的行蹤,在尋找,在相遇,只想在他的懷中,在夢中不在醒來。
夢醒
南屏晚鐘,隨風飄送,輕輕敲醒我的美夢,不見他的蹤影,只留下,我一人,相思又有什麼用,醒來只是一場空夢。匆匆的走出了森林,只剩那夕陽為我留著一抹紅。
〈南屏晚鐘〉與濟安宮的奇遇
老友老張和我都很喜歡濟公,因為喝酒吃肉離經叛道也能成佛,普渡眾生。今年8月19日結伴南下探訪老友老張,老友重聚短暫美好,雖未漂洋過海,也無漫天風沙,卻只留老友瘦削身影,讓人回首長嘆,時不我予。翌日回程時,快到夕陽時分,在清水休息站廣場聽到唐寶寶(唐氏症兒)以電子琴演奏〈南屏晚鐘〉,歌末這句「又看到夕陽紅」,竟觸動心弦,讓吾潸然淚下,在友伴步出休息站前,趕緊回首拭淚。
兩天後,又因機緣巧合於8月22日得在基隆濟安宮參拜濟公,雙手合時祈求平安,仰望濟公神像,驚覺竟與老友容貌神情如此神似,不禁回想起老友嗜酒孤絕、放蕩不羈、大起大落、孑然一生卻又視生如子的人生經歷。
我走出了叢叢森林
又看到了夕陽紅
以少女情竇初開
借喻人生風景
to be or not to be 的抉擇
關於人生原以為自己已豁然
擁有絕佳復原力
如今方知
要讓摯友提昇復原力
是多麼困難
暮鼓晨(晚)鐘下
每天都是修行
每件事都是學習
〈南屏晚鐘〉的版本
徐小鳳翻唱〈南屏晚鐘〉的磁性嗓音與飽滿低頻,迴盪人心,是我最喜歡的版本。
〈南屏晚鐘〉的原唱崔萍起碼灌錄過這首歌四次: 1956、1958、1960 與1969年,我最喜歡這個1958年的版本,也許是有手風琴伴奏的緣故。整體配器都是輕輕柔柔滴演奏,吉他刷弦像是慢板的吉普賽搖擺樂(Gypsy swing),就這樣晃呀晃呀,晃到心坎裡去了。
劉孝揚改編合唱歌曲〈南屏晚鐘〉
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嶄新詮釋〈南屏晚鐘〉
〈南屏晚鐘〉 羅文 珍稀版本
單良演唱〈南屏晚鐘〉〈I'm Yours〉
〈南屏晚鐘〉王雲峰吉他口琴彈唱
〈南屏晚鐘〉林慧哲老師編曲 董運昌吉他演奏
〈南屏晚鐘〉林棟材古典吉他演奏
在〈南屏晚鐘〉歌聲中
我走出了叢叢森林
又看到了夕陽紅
參考連結:
向來都是晨鐘暮鼓,為啥凈慈寺要敲晚鐘? - 每日頭條 2017年1月5日杭州日報
杭州的南屏晚鐘,你真的聽懂了嗎- 每日頭條 2016-12-28墨跡如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