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喲哼嘿喲還我的自由-羅大佑的〈彈唱詞(別後)〉
羅大佑詞曲的〈彈唱詞(別後)〉據他的說法是寫的是人與人的關係,也就是人性,對生命的探討,至於是否隱含對當時社會政治現象的批判,就任君想像囉。此歌收錄於1989年7月1日發行的《告別的年代》專輯。這一年發生了許多大事,人們向舊有的價值觀,舊有的世界與舊有的秩序告別。聽聽羅大佑的歌,回想那變動的時代,思索人性的價值,沉澱自己的心境,參透人生。
手指勾一勾 兩人心在此
眼神兜一兜 可愛的樣子
轉身掉頭去 誰的俏身影
別時多珍重 別後見真情
嘿喲哼嘿喲 天地的真情
人在世間上 誰無親父母
血肉身連心 養大焉知苦
同在世間生 同耕世上土
同擔日月天 同甘人世福
嘿喲哼嘿喲 天地的賜福
人在江湖上 幾多恩怨尤
本是同根生 何以自相剖
血染生靈心 誰人凶刃手
絕滅天理處 誰人在怒吼
嘿喲哼嘿喲 天地的怒吼
人在風塵中 隨風四飄流
好惡終有報 只分遲或早
海闊天空心 長比日月久
頂天立地身 只為換自由
嘿喲哼嘿喲 天地的自由
嘿喲哼嘿喲 天地的自由
嘿喲哼嘿喲 天地的自由
嘿喲哼嘿喲 還我的自由
嘿喲哼嘿喲 還我的自由
1989年變動的時代
1989年全球發生許多重大的政治社會事件,擇要如下
1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草案》頒布。
1月20日布希就任美國總統。
2月15日蘇聯軍隊全部撤出阿富汗,長達10年的阿富汗戰爭結束。
4月7日鄭南榕自焚身亡。
6月3–4日六四天安門事件:解放軍開入天安門廣場進行鎮壓。北京多名市民、學生和士兵喪生,引起各國強烈譴責。
6月4日波蘭舉行議會民主選舉,團結工會候選人華勒沙當選總理。
7月14日法國慶祝法國大革命200周年。
8月15日台灣第一座二二八紀念碑落成。
8月23日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國紀念被蘇聯佔領50週年。
11月9日柏林圍牆倒塌,東西德合併。
11月19日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出現大規模民眾示威遊行,史稱「天鵝絨革命」。
12月2日戒嚴解除後第一次總選舉,民進黨多人當選 (立法委員 21,縣長 6)。
12月3日美國總統布希與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在馬爾他舉行高峰會,象徵冷戰的結束。
12月22日東德總理莫德羅及西德總理科爾在布蘭登堡門互相迎接。
關乎人性或另有意涵?
第一段歌詞描繪青春的純情,第二段敘述大家都是人生父母養的,應該一起邁向世界大同的境界,第三段應是此歌的核心,以勸世歌口吻叮嚀人在江湖,相煎何太急,其中「血染生靈心/誰人凶刃手/絕滅天理處/誰人在怒吼」有些人認為是影射1989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不過這可能只是巧合。因為從六四到7月1日專輯發行只有不到1個月的時間,要寫歌編曲、錄音後製到發行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第四段總結了人在塵世間,怎不染塵埃,怎不經歷離散飄泊,雖說善惡有報,但自由是要自己去爭取的。歌曲的副標題〈別後〉可能是國共戰爭,兩岸分隔,本是一家人相煎何太急的興味,也可能是巧合的成為海外民運人士的心情寫照。歌詞的布局是從二人世界到家庭,再擴大為社會,然後回歸到個人,最後以豪邁打拼的「嘿喲哼嘿喲」象徵努力團結才能爭自由。
評話與彈詞
評彈又稱蘇州評彈、說書或南詞,是評話和彈詞兩種曲藝形式的合稱,流行於江南地區,以蘇州話表演。評話的演出內容和表演風格比較粗獷豪放,所以又稱「大書」,表演者以男藝人居多,一般只說不唱,類似中國北方的評書。演出內容大都是以中國古代歷代興亡的英雄史詩和俠義公案為題材,主要書目有《三國》、《水滸》、《英烈》、《隋唐》和《七俠五義》等。
彈詞的題材比評話要小,表演風格也比評話纖細柔和,所以又稱「小書」。一般為二人組合,一人彈奏三弦,另一人彈奏琵琶。也有單人演出或者三人組合,說唱相間。題材大多是家族興衰和愛情故事等傳統劇目。
〈彈唱詞(別後)〉具有濃厚的中國彈詞風格,有著參透人生的勸世韻味,是羅大佑借彈詞之名對當時社會現象的反省與評話。曲調實際上雖與評彈型式無直接關連,但整體上,羅大佑自己也說這是從「戲子與乞丐」的角度發抒對人性的看法或兩岸分治的大時代故事,模仿彈詞的概念創作而成,請細聽吉他的刷弦技巧是否就宛如說書人三絃的撥動。
〈彈唱詞〉版本剖析
2004年香港搞搞真意思演唱會
本文一開始播放的版本就是羅大佑於2004年香港搞搞真意思演唱會的演出,其中值得品味的是由電風琴模擬手風琴的樂音,也是此版本一大特色,有一種抬轎的小調韻味。
2002年北京圍爐跨年音樂晚會
此版中羅大佑的吉他伴奏與歌曲解說是重點,不過合成器弦樂又太假。
1989年《告別的年代》專輯版本
《告別的年代》專輯中的〈彈唱詞〉是咱年輕時所聽的版本,據說是當年的K歌點唱之王。這部影片可能是亞盟成員所作,先拋開天然獨的意識形態,影片中所呈現的國共戰爭、兩岸分離的照片,與整曲意境卻也若合符節、不偏不倚。
飛砂風中轉的古惑仔兄弟情
這首〈彈唱詞(別後)〉在1989年黃泰來導演的電影《我在黑社會的日子》裡,搖身一變成為男主角發哥周潤發演唱的粵語版〈飛砂風中轉〉,粵語歌詞為林振強所寫,從90年代傳唱至今,一直都是古惑仔們的口水歌。2010年鄭伊健、陳小春等洪興幫重聚開拍全新古惑仔電影時,就把這首歌當做電影片名《飛砂風中轉》,並重新翻唱。在這段期間羅大佑的作品常有一魚兩吃的情形,衍生華語及粵語版本,專輯歌曲與電影插曲版本。
2016年公視《閃亮的年代》節目的《羅大佑電視演唱特輯》
《閃亮的年代》主持人馬世芳與羅大佑深度對談一路走來的創作心情,談及東方式五聲音階樂曲創作,以及在歌曲創作時常有以同樣和絃行進衍生出孿生歌曲的情形,〈彈唱詞/飛砂風中轉〉與〈船歌〉就是孿生歌曲典型的例子。
台語版〈彈唱詞〉-〈再會吧欲來去〉
〈再會吧欲來去〉這首歌是羅大佑請武雄依〈彈唱詞〉曲調填上台語歌詞,收錄在1995年羅大佑與 OK男女合唱團的《再會吧!素蘭》專輯中。武雄把歌詞場景設定在二戰時期的日據台灣,台灣男兒披上皇軍戰袍,遠赴太平洋島國爭戰,重現這種再會吧欲來去,勇敢的活落去的複雜心情與時代悲歌。這些台籍日本兵以及台灣原住民前往南洋叢林作戰之高砂義勇隊,根據日本厚生省統計,從台灣兵徵召起訖,當軍人則有80,433人,為軍屬多達126,750人,總數共207,183人。其中有30,304名台灣人死亡,下落不明者22,671名。共有2萬8千名戰死的台籍日本兵,被供奉在東京的靖國神社。但在台灣新竹縣北埔鄉的濟化宮裡,供奉3萬3千多名台籍日本兵牌位(東京靖國神社與北埔濟化宮的台籍日本兵互有重疊)。此外,亦有台籍日本兵被依戰犯受審判,判死刑而處決者達26人(皆被奉在靖國神社)。這種為誰而戰的心情,也只有台籍日本兵能體會,至於高砂義勇軍的悲哀,則早被淹沒在時代洪流中。
抬頭三叢香 蒼天做証見 倆人心連心 捧杯免細膩
時代風雲天 生存靠正義 青春好男兒 為國欲告辭
嘿喲哼嘿喲 再會啦欲來去 嘿喲哼嘿喲 再會啦欲來去
紅顏染胭脂 含淚帶笑意 生來不逢時 不是歹八字
人無照天年 天無照甲子 漂泊孤單身 魂魄展意志
嘿喲哼嘿喲 永遠的同志 嘿喲哼嘿喲 永遠的同志
情義閃光輝 千千萬萬年 情斷葉離枝 心內愛準備
期待凱旋歸 長歌唱勝利 若是轉袂來 猶原免失志
嘿喲哼嘿喲 勇敢的活落去 嘿喲哼嘿喲 勇敢的活落去
抬頭咱的天 越頭笑過去 命在萬重圍 成敗算什麼
離別斷腸詩 儘量免禁忌 不是領頭功 就是蓋國旗
嘿喲哼嘿喲 爽快也值錢 嘿喲哼嘿喲 爽快也值錢
心內三叢香 時代做証據 倆人心連心 情份永不移
青春好男兒 為國欲告辭 今後太平年 情夢再相隨
嘿喲哼嘿喲 再會啦欲來去 嘿喲哼嘿喲 再會啦欲來去
嘿喲哼嘿喲 再會啦欲來去 嘿喲哼嘿喲 再會啦欲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