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圓人團圓,近鄉情怯漂泊男:〈我的每一次心跳〉(Every beat of my heart)-洛史都華(Rod Steward)
Through these misty eyes I see lonely skies透過朦朧雙眼,我瞧著孤絕天際
Lonely road to Babylon通往巴比倫的寂寞之路*
Where's my family and my country哪裡有我的家園和祖國
Heaven knows where I belong天知道我屬於那裡
Pack my bags tonight今晚收拾好行囊
Here's one Jacobite我是流亡的詹姆士黨人*
Who must leave or surely die不離開就一定會死
Put me on a train把我送上火車
In the pouring rain say farewell在傾盆大雨中互道珍重
But don't say goodbye卻不說再見
Seagull carry me, over land and sea海鷗帶領我橫越陸地與大海
To my own folk, that's where I want to be回到我的故里,那個我思念的地方
Every beat of my heart我的每一次心跳
Tears me further apart將我更加的撕裂
I'm lost and alone in the dark在黑暗中我孤單失落
I'm going home我就要回到家了
One more glass of wine再來一杯酒
Just for auld lang syne為那古老的驪歌*
And the girl I left behind和那位我拋棄的女孩
How I miss her now in my darkest hour在我最黯淡的時刻,我益發的想念她
And the way our arms entwine還有我們臂彎交纏的方式
And we'll drink a toast讓我們乾杯
To the blood red rose敬那血紅玫瑰*
Cheer a while the Emerald Isle再敬那翡翠島*
And to the northern lights敬那北極光*
And the swirling pipes敬那繞樑的風笛聲
How they make a grown man cry它們使得一個大男人潸然淚下
這首〈我的每一次心跳〉(Every beat of my heart)是由搖滾公雞洛史都華(Rod Steward)演唱,凱文薩維卡(Kevin Savigar)作詞,曲調則由洛史都華與凱文薩維卡共同創作。收錄在1986年發行的《洛史都華》(Rod Steward)專輯中。此歌運用了許多具體意象與歷史典故,象徵流亡之徒歸鄉的嚮往與對愛人的思念,表露了孤絕浪子近鄉情怯的糾結。
*巴別塔(Babel)或譯巴比倫塔、通天塔,巴別在希伯來語中有「變亂」之意。據《聖經·創世記》第11章記載,當時人類聯合起來興建希望塔頂通天能傳揚己名的高塔。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上帝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使人類相互之間不能溝通,計劃因此失敗,人類自此各散東西。巴比倫公然跟耶和華作對,最後以滅亡告終。在預言中,耶和華把巴比倫比作一隻長着鷹翅的獅子;上帝也預告巴比倫必滅亡,最終淪為荒涼。公元前539年10月5日,巴比倫在一夜之間被居魯士大帝攻佔(耶和華早已預告攻城的人的名字)。巴比倫滅亡的經過一如聖經所預告的,最終淪為亂石堆,再也沒有重建起來。
*詹姆士黨人(Jacobite):意指支持斯圖亞特王朝君主詹姆士二世及其後代奪回英國王位的一個政治、軍事團體,多為天主教教徒組成。話說在1688年光榮革命前的斯圖亞特王朝,英格蘭和蘇格蘭是各自獨立的。傳位到英國最後一位信奉天主教的國王詹姆士二世時,他與國會不合,好求權力、鎮壓異己,加以臣民不信任其宗教政策。於是眾人推舉他的女兒瑪麗接續王位,詹姆士二世被罷黜,逃離英國。但這場牽涉政權爭奪、宗教與種族的戰爭並未結束。詳情請參閱 羅伯彭斯(Robert Burns)的反戰歌詩〈以詹姆士黨人之名〉(Ye Jacobites By Name)
*驪歌(auld lang syne):"Auld Lang Syne"意為"long ago"(很久以前),是中世紀時蘇格蘭人向出海的漁夫或水手們道別時的「再見」之語,衍生「為過往美好時光及友誼乾一杯」的意涵。1788年12月17日,蘇格蘭詩人羅伯彭斯(Robert Burns)改寫創作\了"Auld Lang Syne"這首歌詩。當時距耶誕節還有一個星期,歲末年冬之際,羅伯彭斯目睹老友相聚的歡欣之情,一向就很熱中採集蘇格蘭民謠的他,突然想起這首以蓋爾語演唱的古謠"Auld Lang Syne",非常適合表達這種心情,於是他就修改第一、二段的歌詞,並完成第三及第四段的新詞,同時套用改編一首耳熟能詳的蘇格蘭民謠的曲調,而完成這首撫慰人心的傳世之作。後來演變成歐美人士在新年除夕倒數計時最愛吟詠的歌詩。在台灣稱為〈驪歌〉,大陸及港澳則稱為〈友誼地久天長〉或〈友誼萬歲〉。請參見 Auld Lang Syne-跨年倒數的友誼之歌
*血紅玫瑰(blood red rose):1455年至1485年的「玫瑰戰爭」(Wars of the Roses)又稱薔薇戰爭,是英王愛德華三世(1327年-1377年在位)的兩支後裔—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的支持者為了爭奪英格蘭王位而發生斷續的內戰。「玫瑰戰爭」一名並未使用於當時,而是16世紀莎士比亞在歷史劇《亨利六世》中以兩朵玫瑰被拔標誌戰爭的開始後才成為普遍用語。此名稱源於兩個家族所選的家徽。戰爭最終以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與約克的伊莉莎白聯姻結束了戰爭,開啟了新的威爾斯人的都鐸王朝,走向新的文藝復興時代。為了紀念這次戰爭,英格蘭以玫瑰為國花,並把皇室徽章改為紅白「都鐸玫瑰」。
*翡翠島(Emerald Isle):詩歌中常用翡翠島來形容愛爾蘭綠意盎然的鄉野景緻,典故源自威廉德萊南(William Drennan,1754-1820)的詩作〈當愛爾蘭初昇〉(When Erin first rose)。
*北極光(northern lights):關於北極光的傳說有很多,在古羅馬神話中,黎明女神歐若拉掌管北極光,是大自然錫給人類最好的禮物;愛斯基摩人認為是先靈為升天者照亮通往天堂之路的火炬;古羅馬人則認為北極光是戰士仍持續戰鬥的刀光劍影。
請聽黃鶯鶯翻唱版本
請欣賞,2012年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主辦英國皇家軍團(Royal British Legion)一年一度在紀念星期日(Remembrance Sunday)前一天擧行的紀念節(Festival of Remembrance)典禮,洛史都華獻唱"Auld Lang Syne"
參考連結:
http://steveho.nidbox.com/diary/read/7102286
http://www.poemhunter.com/poem/when-erin-first-rose/#content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