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傳》(Forrest Gump)電影中的插曲與隱喻之5:理想與變革的60年代─答案在風中飄蕩
走進60年代,越戰加劇了美國國內的種族問題和民權問題,使國家處於極度的分裂狀態,此時阿甘也投身了軍旅,逐漸迎向不可知的戰火。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till he knows
要多少人喪命,他才知道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已有太多人死去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啊,朋友,在風中飄蕩
答案在風中飄蕩
珍妮除了當封面女郎外,還有另一個工作是在脫衣舞俱樂部兼差,她在舞臺上全身赤裸抱著木吉他,主持人以叛逆美女芭比狄倫(Bobbi Dylan)介紹她出場,演唱這首最經典的反戰歌謠〈在風中飄盪〉(Blowing in the Wind),這是民謠詩人巴布狄倫(Bob Dylan) 1963年專輯《自由不羈的巴布狄倫》(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中的作品。在電影中不知是飾演珍妮的羅賓萊特(Robin Wright)演唱還是有人幕後代唱,但眼尖的觀眾可發現片中珍妮彈吉他時和絃完全按錯。後來發行的原聲帶收錄的是瓊拜雅(Joan Baez)在1976年的雙專輯《從每個階段》(From Every Stage)中的現場演唱版本,而這個瓊拜雅的版本並未用在電影中。
癡情阿甘看到牛肉場舞臺上的珍妮唱著〈在風中飄盪〉,心中為她實現了當民歌手的夢想暗自高興。然而接下來珍妮卻被看脫衣秀的觀眾欺負,阿甘再次出手打退觀眾,救出珍妮,但是兩人仍有緣無分。片中阿甘代表傳統的保守認命,珍妮則是追求進步與自由解放的象徵,兩人信念不同。這一幕全裸的芭比狄倫彈唱著〈在風中飄盪〉,而著軍服的阿甘自以為是的拯救了她,真是無比諷刺啊!阿甘與珍妮正象徵了美國社會傳統與進步兩股力量的一路糾纏,而答案仍在風中飄蕩。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一個人要走過多少路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你才會稱他是人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一隻白鴿要飛過多少海洋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她才能以沙灘為枕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balls fly?
加農炮彈要飛多少回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它們才會永遠被禁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啊,朋友,在風中飄蕩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在風中飄蕩
How many years can a mountain exist
一座山能存在多少年
Before it is washed to the sea
在被沖刷入海之前?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ㄧ些人能存活多少年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在獲准自由之前?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一個人要掉頭多少回
And pretend that he just doesn't see
假裝什麼都沒看見?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啊,朋友,在風中飄蕩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在風中飄蕩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一個人要抬頭多少回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才得看到天計?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一個人要有幾隻耳朵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才能聽得到人們哭泣?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till he knows
要多少人喪命,他才知道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已有太多人死去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啊,朋友,在風中飄蕩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在風中飄蕩
錄自《巴布狄倫歌詩集I》
請聽2020年5月瓊拜雅替美國印第安人健康服務組織募款,籌措美國印第安人對抗新冠肺炎的基金時所演唱的〈在風中飄盪〉。
越戰時期,瓊拜雅可是反戰運動的代表人物,有人認為瓊拜雅是受到巴布狄倫的影響,才開始對政治產生興趣,並參與社會運動,且靠翻唱狄倫作品而走紅。其實以瓊拜雅的家學淵源及立志出道的經歷,與其說是被狄倫影響,不如說是她影響了狄倫才對。1959年著名的新港音樂節上,她自彈自唱立刻一炮而紅,1960年她發行第一張個人專輯,並在紐約舉辦個人演唱會獲得滿堂彩。瓊嶄露頭角之際,狄倫甚至尚未來到紐約,還是個在明尼亞波里的小酒吧裡演唱的大學生呢。之後,兩人在1961年結識,Dylan才在隔年發行首張大多是翻唱古老民謠的個人同名專輯,當時的光彩卻也比不過1962年發行的《瓊拜雅首張演唱會現場》(Joan Baez in Concert)專輯。同年11月23日,她甚至登上時代雜誌封面人物,而狄倫卻是要到隔年才發行了全部都是自創曲的《自由不羈的巴布狄倫》,並以〈在風中飄盪〉ㄧ曲成為反戰歌曲的標竿,奠定了無可撼動的地位。巧合的是真實世界中,瓊拜雅與巴布狄倫的愛戀與恩怨情仇,比諸電影中阿甘與珍妮的經歷,倒是有幾分相似。
網友剪輯《阿甘正傳》片段配上瓊拜雅的演唱〈在風中飄盪〉,實際上《阿甘正傳》電影中並未穿插她演唱的版本。
最後請欣賞我們的敵人,對岸網友中文翻唱〈在風中飄盪〉。心中犬儒似的希冀如果全人類都能懂得此歌真諦,那麼世間政客就無以挑撥發動戰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