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傳》(Forrest Gump)電影中的插曲與隱喻之14:理想與變革的60年代─〈義勇軍〉(Volunteers)
電影《阿甘正傳》中,阿甘在接受總統贈勳表揚後,讓母親在飯店休息,自己去首都隨處走走,不管去哪裡都會乖乖地守法排隊的阿甘,就這樣偶然地排入了反戰示威主講者的隊伍裡。此時傑佛森飛船樂團(Jefferson Airplane)演唱的〈義勇軍〉(Volunteers)樂聲響起。
阿甘究竟說了些什麼?
阿甘亂入示威演講者的行列後,對於台上的演講者有如下描述:
那兒有ㄧ個人在演講
不知什麼原因
他身上穿著美國國旗
他還很愛說幹‧‧‧
幹這個、幹那個
每次他說幹
人們不知什麼原因就一陣歡呼
當阿甘開始在華盛頓紀念堂前的反戰活動演說時,麥克風的導線被ㄧ位著軍服的人刻意拔掉,當麥克風恢復有聲狀態時,阿甘剛好已經說完了,在場的觀眾和銀幕前的觀眾都沒能知道阿甘究竟說了些什麼?後來扮演阿甘的湯姆漢克斯說出了阿甘被消音的這段話:「有人去了越南,回家見老媽連兩條腿都沒了。還有人乾脆回不了家。很慘。我要說的就這些。」
駭客祖師爺與〈義勇軍〉
《阿甘正傳》中導演兼音樂製作人勞勃辛密克斯(Robert Zemeckis)對於反戰份子與嬉皮的描繪似乎是以負面形象居多,但他選擇這首〈義勇軍〉作為阿甘誤入示威演講人行列的配樂,似有弦外之音,或可藉由探索這首歌的創作緣由及內涵略窺一二。
越南戰火升溫,美國本土的反戰運動正夯,越戰已然成為美國的社會分水嶺。傑佛遜飛船(Jefferson Airplane)樂團的吉他手馬蒂巴林(Marty Balin)與保羅坎特(Paul Kantner)合寫了這首〈義勇軍〉(Volunteers),收錄在1969年的同名專輯中。為什麼傑佛遜飛船要從迷幻氛圍中破繭而出,創作這首反戰國歌呢?坎特說他的靈感來自貼在垃圾車側面的「美國義勇軍」保險槓貼紙。
1968年,在芝加哥舉行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是反戰運動的里程碑。詹森總統宣布他不會成為候選人,而羅伯甘迺迪已被暗殺。芝加哥大會見證了那時最激烈的反戰抗議活動。艾比霍夫曼(Abbie Hoffman)是一位政治和社會運動份子,在那次大會期間一舉成名。他被密謀指控與大會堂外的暴力事件有關而被逮捕,在一陣喧囂聲中,他說:「你們這些小子,記得放下藥物針頭。唯一該被下藥的人是理察尼克森。」,最終,他和芝加哥七人組的成員都被無罪開釋。
霍夫曼為1960年代反傳統文化運動的領導者,公開挑戰墮落的中產階級。他從校園起家,帶領激進人士以惡作劇反諷的手法進行抗爭。他是駭客的始作俑者,以反對越戰和迷幻藥為題製造了許多惡作劇,最著名的事件有抬起五角大廈、脫衣迷幻藥、電話偷打術與權力歸花兒。
霍夫曼始終堅持他的政治主張,因此他長期是聯邦調查局緊盯的對象。他先後逃到墨西哥、法國,最後又輾轉回到美國,東躲西藏地流亡了7年,靠打零工度日。他在流亡中還不斷地寫文章抨擊時政,因此他得不斷地偽造身份證,為了逃避追捕,他甚至乾脆做了整容手術。終日處於緊張狀態的霍夫曼最終忍受不了這種長期流亡的生活,1980年,他向當局自首,當局則以吸食古柯鹼的罪名判他入獄一年。
出獄以後,霍夫曼生活出於貧困之中,更讓他無法忍受的是,60年代的他的輝煌一去不復返。當年的嬉皮士朋友們,或者因吸毒,因貧困而早早離開人世,或者改邪歸正,進入了他們曾痛恨的主流社會。霍夫曼日益頹廢,終日依靠酒精來麻痹自己的神經。1989年,沒有了精神支柱的霍夫曼,在一杯蘇格蘭威士忌中摻進了大量的苯巴比妥,飲酒自盡。霍夫曼有句名言:「革命家的首要責任就是一手遮天,大難不死,成功幹下。」幾十年過去了,的確,霍夫曼的惡作劇頑靈仍在駭客的天地裡繼續遊蕩著。
傑佛遜飛船樂團的這首〈義勇軍〉(Volunteers)歌中描繪的革命,無疑是在向艾比霍夫曼致敬。1969年,伍茲塔克(Woodstock)音樂節中傑佛遜飛船演唱了這首歌,請欣賞這歷史畫面。
Look what's happening out in the streets
看看街上發生了什麼事
Got a revolution
來一場革命
Got to revolution
必須要革命
Hey I'm dancing down the street
嘿,我在沿街起舞
Got a revolution
來一場革命
Got to revolution
必須要革命
Ain't it amazing all the people I meet
哦,我遇到的所有人不都很棒嗎
Got a revolution
來一場革命
Got to revolution
必須要革命
One generation got old
一代人老了
One generation got soul
一代人精神抖擻
This generation got no dissertation to hold
這一代人沒有高學歷
Pick up the cry
收拾起哭泣
Hey now it's time for you and me
嘿,現在是你和我的時代
Got a revolution
來一場革命
Got to revolution
必須要革命
Come on now we're marching to the sea
來吧,現在我們正向大海進軍
Got a revolution
來一場革命
Got to revolution
必須要革命
Who will take it from you
誰會從你那裡拿走它
We will and who are we
我們會的,我們是何許人
We are volunteers of America
我們是美國的義勇軍
Volunteers of America
美國義勇軍
Volunteers of America
美國義勇軍
Volunteers of America
美國義勇軍
Volunteers of America
美國義勇軍
Got a revolution
來一場革命
Got to revolution
必須要革命
Look what's happening out in the streets
看看街上發生了什麼事
Got a revolution
來一場革命
Got to revolution
必須要革命
Hey I'm dancing down the street
嘿,我在沿街起舞
Got a revolution
來一場革命
Got to revolution
必須要革命
Ain't it amazing all the people I meet
哦,我遇到的所有人不都很棒嗎
Got a revolution
來一場革命
We are volunteers of America
我們是美國的義勇軍
Volunteers of America
美國義勇軍
Volunteers of America
美國義勇軍
Volunteers of America
美國義勇軍
Volunteers of America
美國義勇軍
Got a revolution
來一場革命
"Volunteer"意為志願者、義工、志工、志願兵或義勇兵,從歌詞意境來看,譯為義勇軍較為貼切。《義勇軍》專輯的封面可追朔到1967年美國慈善志工機構的宣傳文宣,攝影師吉姆馬歇爾(Jim Marshall)讓樂團裝扮成志工拍攝照片,因此,有人說此舉意在諷刺美國腐敗的慈善工作機構。
這一代人沒有高學歷(got no dissertation to hold),原意是未持有博士論文,參照台灣當今那本無法參閱的博士論文,當真是無比諷刺。
傑佛森飛船
1960年代的舊金山,自由、開放、勇於接受新思潮的年輕藝術家群聚,形成了嬉皮文化的搖籃;他們反對1950年代保守、內斂且威權的美國主流文化,狂放不羈、追求愛與自由的氣質,展現在從外表、行為、乃至藝術創作等等各方面,從1950年代的「敲打一族」(beat generation)文學運動,乃至有別於主流流行音樂的迷幻搖滾(psychedelic rock),都是舊金山這個活潑的都市,帶給世人的獻禮。
傑佛森飛船樂團(Jefferson Airplane)是舊金山最早為全美國熟知的迷幻搖滾樂團,樂隊由主唱與吉他手馬蒂巴林(Marty Balin)成立於1965年夏,主要成員還主唱與節奏吉他手保羅坎特(Paul Kantner),主唱與鍵盤手格蕾絲思禮客(Grace Slick)、主唱與吉他手約瑪考克寧(Jorma Kaukonen)、貝斯手傑克卡薩迪(Jack Casady)和鼓手史賓塞德萊頓(Spencer Dryden)。起先他們在俱樂部演奏一些民謠搖滾和披頭四的歌曲,後來與RCA唱片公司簽約。
1966年樂隊在RCA旗下發行《起飛》(Takes Off),在商業上小有收穫。1967年2月,樂隊參加了金門公園的海特阿伯萊 (Haight-Ashbury)音樂會,引起轟動,被視為是引領文化前衛風潮的團體。1967年發行了驚世駭俗的《超現實之夢》(Surrealistic Pillow)專輯,1968年又出版了《萬物的君王》(Crown of Creation)專輯。這張《義勇軍》專輯於1969年發行,強烈的反戰以及無政府主義意識,以不雅字眼宣洩情緒的歌詞,雖然引起許多的爭議,但仍為60年代嬉皮、迷幻搖滾和反戰抗議歌曲的最佳代表作。
之後該團歷經創團原老出走,在1974年改組,更名為傑佛森星船(Jefferson Starship),部分成員亦另立新團。復於1989年,舊班底聚首重組,卻已時不我予。2016與2018年,保羅坎特與馬蒂巴林先後辭世,舊金山灣區迷幻搖滾的先驅宣告落幕。
從飛機到太空船,跨時代起飛的傑佛遜飛船 Jefferson ...
The Sixties . Revolutions . Newsmakers . Abbott (Abbie) Hoffman
Abbie Hoffman - Top 10 Famous Disappearances -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