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Gelem, Gelem車輪轆轆-關於羅姆人為何流浪的傳說故事2列王紀798篇「巴赫拉姆從印度召吉普賽人到伊朗」

Jelem(Gelem)車輪轆轆 –選自俄羅斯吉普賽樂團Loyko-Return Of Gypsy Maestro(2000)

前文Gelem, Gelem車輪轆轆-關於羅姆人為何流浪的傳說故事 中提及已故南開大學歷史教授楊志玖著的「元代回族史稿」第45頁引菲爾多西[i]《列王記》中的一首史詩,楊教授節錄了最後幾句將之整理譯為:

「今日囉哩人  仍如先王諭

足下無寸土  浪跡天涯裏

流浪復流浪  犬狼為伴侶

  盜竊與搶劫  聊以維生計」


心中一直想一窺菲爾多西《列王記》中的這首史詩全貌,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在2007年國際書展在伊朗的攤位上,有幸翻閱了這本書的精裝版本,可是全是波斯文哪看得懂呢?農曆年前又很幸運的發現,在女兒就讀的大學圖書館裏居然有這本書的中譯本,馬上要求女兒無論如何要將書借回來,結果此書中譯計分為六冊,每冊又厚又重,先借來第一冊,但查無這段故事,此時學校已放假,只好先就手上資料推敲該文應該是出自第幾冊,終於年假過後借到了張鴻年、宋丕方所譯的〝列王記〞全集第五冊,更清楚的了解菲爾多西記述「羅姆人為何流浪」的史詩全貌。引述如下:
 

「後來國王又給各地官員寫了一封信,

囑咐他們發放寒衣扶危濟困。

讓他們上報什麼人衣食飽暖,

什麼人生活拮据度日艱難。

說:你們要把全國民情上報,

政情民意要使我早日知道。

信發出以後那些聰明幹練的官員,

紛紛報告民情消息向上飛傳。

他們報告我們看到全國一片繁榮景象,

到處都生機勃勃,人們喜氣洋洋。

但是也有些人手頭拮据口發怨聲,

埋怨王上,說自己生活貧窮。

他們埋怨說大戶人家終日作樂飲宴,

富人得意洋洋頭戴鮮花的花環。

他們在輕歌曼舞中舉杯暢飲,

根本不把我們貧窮人當人。

富貴人家尋歡作樂日日盛宴美酒,

貧苦百姓無花無歌以酒澆愁。

國王看完報告會心一笑得知民情,

立即派出一名信使奔赴印度宮廷。

他派人到印度去見珊古爾國王,

說:陛下是救人急難的國王。

請選派萬民吉普賽人,要男女各半,

這些馬背上的游民要會演奏絲竹管絃。

當萬名民吉普賽人來見國王巴赫拉姆,

巴赫拉姆吩咐安排他們的衣食住處。

給吉普賽人分發了耕牛和驢,

讓他們從事農耕維持生計。

巴赫拉姆還命全朝中的官吏,

把大批小麥發送到吉普賽人手裏。

讓吉普賽人用牛和驢耕田,

小麥可做麥種也可磨麵。

同時他們還為貧苦人歌舞助興,

隨時彈唱聯歡,是一支不要報酬的樂工。

可是吉普賽人卻把小麥與耕牛吃光,

一年過後他們餓得臉色焦黃。

國王嘆道:看來適時播種與田間耕作,

並不是你們這些人能幹的活。

如今還有驢可以駝上你們的行囊,

攜一把琴去到處撥動琴弦演唱。

至今吉普賽人還如巴赫拉姆所說,

到處漫遊過著一種流浪的生活。

他們終日與狗為伴,與狼為伍,

夜間偷盜錢財白天跋涉在漫漫長途。」

引自:列王紀全集() 257.258

張鴻年 宋丕方

湖南文藝出版社(2001)

這是繼《列王記》797篇「國王巴赫拉姆宣布免稅」後,巴赫拉姆格爾五世(420-438)持續施行仁政,而引發出的一段關於羅姆(吉普賽)人的故事,紀錄在列王紀798篇「巴赫拉姆從印度召吉普賽人到伊朗」中。《列王記》約成於1010年一般認為菲爾多西只是更具體的收錄記載了當時民間所流傳發生在600年前之傳奇故事,依照《列王記》中關於國王巴赫拉姆的記載推測,這一段關於吉普賽人的故事應發生在西元435437年間

巴赫拉姆的諭令,菲爾多西的記載,似乎成為對吉普賽人的詛咒,讓其長久背負著「偷盜」的刻板印象,從一千六百年前開始,直到一千年前,並延續至今日。或許藉由這段原文的查證,正是洗刷羅姆人冤屈,還其清白的時刻了。畢竟,世上有哪個民族沒有偷盜之人呢?

列王纪中诞生的電玩“波斯王子”

[i]波斯詩人菲爾道西(Firdausi)生於西元937年,卒於1021年,主要作品為長篇史詩《列王記》,記載了波斯史上上迄紀元前3200年,下至紀元651年阿拉伯人入侵薩珊王朝為止,近4000年之中前后五十余位著名帝王的事跡。共十萬餘行,歷三十余年創作而成。熱情謳歌了輝煌燦爛的波斯歷史和文化,對波斯語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jangosun 的頭像
djangosun

從台灣聽世界

djangos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