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路平安》(Latcho Drom)-16-巴達霍斯的吉普賽人(Les Gitans De Badajoz)〈雷夢娜〉(Ramona)


吉普賽人就像迷途的羔羊
我們的生活誰也不能改變
走在沒有盡頭的路上
在河畔聆賞音樂

滿月之夜大夥載歌載舞
今晚是女兒的結婚儀式
用吉他和擊掌伴奏佛拉明哥樂舞
送走戴著絲綢頭巾的女兒

我們尊重民族的風俗
遵守古老的傳統
與神所賦予的習性
流淌在民族血液中的佛拉明哥


佛拉明哥與吉他奴
西班牙人稱呼吉普賽男子為吉他奴(Gitano),吉普賽女郎叫做吉他娜(Gitana)。電影《一路平安》(Latcho Drom)的導演東尼葛里夫(Tony Gatlif)帶領我們從法國南部的聖瑪利迪拉莫直達西班牙西部,一窺吉他奴與吉他娜所帶來的佛拉明哥樂舞。《一路平安》恰似一部歌舞片版的公路電影,鏡頭從車子飛馳公路,兩旁景物快速倒退的畫面轉換成吉他奴(Gitano)少年在賽車電玩機台上風馳電掣,熟練的越過層層障礙駛向遠方。吉他樂聲響起,鏡頭跳接到西班牙西陲鄰近葡萄牙邊界的省會巴達霍斯(Badajoz)的市郊,在吉他奴老舊社區的街廓正進行著一場佛拉明哥聚會,少年的歌聲嘹亮、婦女與老人的舞姿俐落,大夥盡情的擊掌吆喝,一起沉醉在巴達霍斯庶民生活中原汁原味的西班牙吉普賽佛拉明哥侖巴樂舞。

佛拉明哥音樂誕生於西班牙的安達魯西亞(Andalucia)。一般推測在西元1449年有一批吉普賽人到西班牙,定居在安達魯西亞,同時也帶來了美妙而粗獷的音樂,一種雜柔了悽哀、熱情、奔放、沈緩等各種情感及節奏的樂曲,也沾染了一些波西米亞、匈牙利地方色彩。而安達魯西亞本身的音樂則是承襲了古老的西班牙音樂-是摩爾、拜占庭、猶太、伊比利半島及其他地中海文化的混合物。所以西班牙音樂家法雅(Manuel de Falla)就以上的因素歸納出佛拉明哥的三大起源︰拜占庭的教堂音樂、摩爾人的入侵、及吉普賽人的遷入。
另一位音樂家Medina Azara認為與猶太人的合唱更有關係,因為最古老、最有安達魯西亞味道的音樂是從猶太祭典的演唱衍化而來的。在更早期羅馬人亦傳入一種源自希臘,亞述的豎琴,而在西班牙流行起來,後來才慢慢發展為吉他,成為佛拉明哥音樂的一種。構成Flamenco的三大靈魂是吉他、舞蹈、歌唱。而這些都須伴有感情和節奏、氣氛及靈氣的。引自火佛拉明哥舞坊佛拉明哥概論

佛拉明哥(Flamenco)這個字係由阿拉伯文fellah mengu(逃跑的農民)轉變而來。西元1492年,西班牙在國王費迪南二世和王后伊莎貝拉一世的統治下,強迫吉普賽人、摩爾人和猶太人皈依基督教,不從者不是被逐出西班牙,就是偽裝成農民,逃到安達魯西亞山區洞窟避難,以躲避宗教審判與迫害,安達魯西亞也成為孕育佛拉明哥樂舞的搖籃。然而,位於西陲重鎮巴達霍斯的吉普賽人,在佛拉明哥的發展史上也有著重要貢獻。例如,巴達霍斯的包利納(Porrinas of Badajoz)吉普賽家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巴達霍斯的吉普賽人創造了兩種極具特色的佛拉明哥調式(palos),一是噹歌調(tangos),另一為歡呼調(jaleos)jaleos也代表樂舞表演時演出者與觀眾的激勵話語和聲音。何穎怡對於歡呼(jaleos)一詞有深入的說明:

「每個舞團都搭配有專門負責歡呼的人,男的叫jaleador,女的叫jaleadora。他們通常也負責以拍掌(palmas)、彈指(pitos)控制節奏的表現。表演到最激昂時,歌者、吉他手與舞者的鼓掌聲、彈指聲以及觀眾的吶喊鼓譟聲交錯、互動,也就是最激昂、狂熱的境界。聽眾聽到迷醉處,不是高聲吶喊!Ole,就是高喊『打字機萬歲』或『水』,前者是指舞者快速的腳步像打字機一樣,後者是因為安大露西亞是個缺水的地方,水就變成最神聖的讚美詞。」

至於歐累(Olè)的歡呼係源於西班牙鬥牛,當牛衝過鬥牛士手中的紅布,場邊觀眾就會歡呼OlèOlè!意思是「過了!過了!」,在足球比賽中則指盤球過人的意思。
導演東尼葛里夫在《一路平安》片中特別安排巴達霍斯的吉普賽人(Les Gitans De Badajoz)表演〈雷夢娜〉(Ramona)一曲,以表彰巴達霍斯吉普賽家族在佛拉明哥發展上的貢獻。巴達霍斯的吉普賽人這個組合的成員囊括老頭子舞者貝利格里諾(Peregrino)、負責擊掌的亞歷山卓維加(Alejandro Vega)、大衛席瓦山德斯(David Silva Santos)的吉他彈奏、曼努瓦格斯(Manuel Vargas)以及阿瑪雅(Amaya)家族的歌手擔任演唱。
〈雷夢娜〉這首歌屬於吉普賽侖巴(Rumba Gitana)樂風,吉普賽侖巴也叫做佛拉明哥侖巴(Rumba Flamenca)或西班牙倫巴,是佛拉明哥音樂的一種舞蹈和伴奏音樂曲式,屬於噹歌調系列的曲式。吉普賽侖巴的起源可追溯自西班牙殖民全盛時間,當時有許多被放逐的吉普賽人在帆船的底艙負責划槳,佛拉明哥隨著傳到中南美,加入非裔古巴侖巴(Afro-Cuban Rumba)節奏,再於19世紀反傳回西班牙。經過不斷演變,以傳統佛拉明哥的吉他、擊掌(palmas)以及拍擊吉他面板(body slaps)、響板(castanets)等方式表現侖巴節奏,並融入流行音樂旋律,形成了吉普賽侖巴這種曲式,也就是說佛拉明哥侖巴跟佛拉明哥其他傳統曲式主要的不同是在於節奏。帕可迪盧西亞(Paco de Lucía)和托瑪迪托(Tomatito)等當代佛拉明哥大師則在演奏佛拉明哥侖巴時,以擊掌融入木箱鼓(cajon)與古巴康加鼓(congas)等打擊樂器的配置。
片中〈雷夢娜〉(Ramona)一曲將近尾聲,歡樂歌舞漸歇,在淙淙吉他間奏聲中,鏡頭藉由吉他奴少年哀怨的雙眸,凝視著工人將他們暫住房屋的門窗用紅磚砌死,而整個老社區所有屋子的門窗幾乎都已用磚封死,警察開著警車前來巡邏,確保這老舊社區都市更新整建工作的遂行。沒有激烈的抗爭,這個吉普賽家族默默地離開這個社區,先前歌舞中的歡樂與自信,頓時蒙上陰影與怨恨。
佛拉明哥的歌詞常涉及諷刺社會現象或是對生活、死亡與愛情的質疑,透過簡短的歌曲型式,渴望自由的痛苦心靈因此而解脫。演出佛拉明哥樂舞時,藝人和觀眾都在追求一種心靈相通的契合(Duende),歌者的擊掌、拍擊吉他面板;舞者的踏地、鳴指、響板、擊掌以及觀眾的擊掌、叫喊融為一體,這種人類共通的心靈契合就是佛拉明哥樂舞的迷人之處。

參考連結:
佛拉明哥概論-迷火佛拉明哥舞坊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D%9B%E6%9C%97%E6%98%8E%E5%93%A5
http://membres.multimania.fr/phillippe9876543210/newpage3.html
http://tw.myblog.yahoo.com/inin-ok/article?mid=254&prev=288&l=f&fid=14 
何穎怡
韓國鐄,「滄桑的歷史,痛苦的呼聲:佛朗明歌音樂」, 表演藝術13期(民國8211月),頁96-98
http://cvweb.lib.ntu.edu.tw/guide/music/music_intro/west041.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jangosun 的頭像
    djangosun

    從台灣聽世界

    djangos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