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如歌-7-〈神秘谷之聲〉:周裕豐牧師的原味福音詩歌
記憶如歌的單元記錄了我人生旅程中的那些人、那些事與那些歌。因為阿嬤與母親的緣故,我從小信仰佛道,未料竟在大一時迷上了福音詩歌,一直到現在都還是位喜歡唱聖詩的無緣教友。這都要歸因於一首由太魯閣族周裕豐牧詩作曲,李季順校長填詞的〈神秘谷之聲〉,這是一首沒有一句宗教崇拜歌詞卻有滿滿福音風格的歌曲。
初聆〈神秘谷之聲〉
大一上學期舉辦第一次班遊,地點在葉姓女同學的天母別墅家中,別墅前院還有寬廣的草坪,可以練習高爾夫球推桿(如下圖)。女同學在客廳的鋼琴前自彈自唱了〈神秘谷之聲〉,這是周裕豐牧師最廣為人知的創作之一,也是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其後每次在團契或社團活動中聽到這首歌,腦海中總浮現葉同學鋼琴彈唱時純潔的音像。
請欣賞太魯閣族視障歌手白明光演唱太魯閣族語及華語版〈神秘谷之聲〉
A E7 D A
在那遙遠美麗的山谷裡 那是我的故鄉
A E7 D A
從那山間 陣陣飄送過來美妙的歌聲
A D A E7
穿過森林和那山谷 也迴響在山徑
A E7 D A
谷中聲音縈繞耳邊 使我懷念神秘谷
A E7 D A
在那遙遠靜靜的山谷裡 那是我的故鄉
A E7 D A
記得童年 我們常遨遊在山澗溪谷中
A D A E7
山光依稀 景如昨那 舊夢隨風飄走
A E7 D A
青山悠悠 水聲長流 美好神秘谷風光
早年五燈獎電視節目中溫梅桂、張秀美就是周裕豐牧師所訓練才五度五關的,她們也唱紅了周裕豐牧師所寫的〈神秘谷之聲〉。想聽她倆的歌聲可選購2007年海山唱片所出版的復刻版,初版為1983發行的《太魯閣之戀》專輯。
巧合的是〈神秘谷之聲〉的第一小節「在那遙遠」和比吉斯(Bee Gees)合唱團1967年的〈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第一小節"Feel I'm going back"的旋律幾乎完全相同,都是│5‧5 6 1‧│(5 6為低音)。
@zhihongchen23 ♬ 神秘谷之声 - 温梅桂/张秀美/罗义荣
關於神秘谷
世界各地有許多神秘谷,而此歌中的「神秘谷」是位於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天祥下的山谷,谷底為砂卡礑(sgadan)溪,溪水清澈,上游處是一個太魯閣族部落。日據時期,日本人為了建造立霧電廠,從砂卡礑溪沿岸的岩壁上,開鑿出一條長達四點四公里長,一公尺寬的步道,步道原名「神秘谷步道」,於民國90年改回太魯閣族(當時還被歸類為泰雅族)慣稱的「sgadan」, 意為「臼齒」;沿線解說牌示亦加註泰雅族拼音,內容介紹本區住民山居生活的智慧,除了天然的景致更可體驗本地原住民的人文生活。砂卡礑步道沿砂卡礑溪北行,沿途鬱閉陰涼,動植物資源豐富,尤其大理岩褶皺變化彷彿石刻壁畫,峽谷景觀及水石之美引人入勝。本步道修築於峭壁之上,仰望可見峽谷之峻,俯視可見水 與石的依戀,加上風聲、鳥叫、蟬鳴及偶而傳來台灣獼猴的呼嘯聲,真可謂是大自然的交響樂章。
神秘谷之聲-2017.11.12 砂卡礑教會獻堂
南投縣仁愛鄉中正村平等巷過坑天主堂-神秘谷之聲 布農族
周裕豐牧師的原味福音詩歌
周裕豐的德魯固語名叫宜劭尤道(Isaw Yudaw)是花蓮太魯閣(Taruku)族的牧師,以其音樂天分為主見證了許多感動的詩歌,也為這塊土地留傳了許多以德魯固(太魯閣)母語及華語創作的優美歌詩。周牧師出生在花蓮崇德一個基督化的山地家庭。 父母早年受「山地教會之母」芝苑的帶領,經常協助山地傳道的工作,他自幼深受福音的薰陶。
周牧師性喜音樂,在小學五六年級就開始習作山地歌謠。 他父母常提醒他:「服事神最重要的工作是傳福音,而傳福音的方式,不一定全靠講道,而是善用發揮神所賜給我們各人不同的恩賜,去傳揚信息。」
周牧師進入中台神學院花蓮分校後,因成績優異,獲美籍院長任教士的賞識,刻意培栽,親授樂理及和聲樂學等,奠定了他作詞配曲的基礎。 四年神學訓練後,開始在花蓮聖教會牧會,六年後轉入原屬的長老會。
周牧師說:「音樂是最通俗的語言,也是容易被人接受的傳播媒體。 用音樂來傳達福音的信息,是一個最有效的方法。」
他第一首的作品〈不要走迷路〉是進入神學院之後填的詞。 當時有感於山胞多數嗜酒如命,不知創業,如能悔改信主,必可走上光明的大道。它是一首輪唱詩,常在同樂會上選唱。 他的唱片《大光歌選》和《神秘谷之聲》,其中有幾首用太魯閣語唱,因此山胞聽了倍覺親切。 許多山胞來到大城市後,貪戀虛榮而墮落,鄉音使他們回憶早年在山地所聽到的福音,一旦被聖靈感動,就會迷途知返,回到自己的老家。
這首詩歌是他在牧養大禮教會時所作。 大禮地處山巔,風景如畫,優美安靜,尤其是晨昏之際,更使人溶融於大自然中,與神特別親近,他在此情此景中感懷而寫成此詩歌。
由太魯閣攀登大禮教會,要走上三小時崎嶇難行的山路,從他切身體會中,用太魯閣語寫了一首〈走向永生門路〉,描寫信徒行走天路,困難艱辛,但最終抵達天家時,又何等高興。
周牧師是位熱愛家庭的使者,父母的叮嚀、妻子的鼓勵都是他創作的泉源,例如〈每當我想起你〉、〈母親的愛〉、〈奇妙的愛〉、〈離別歌〉‧‧‧等均屬此類詩歌。而生活的磨難也讓他更加堅定信仰上主,藉創作福音詩歌來撫慰人心。這首感人肺腑的〈主永活在我心〉,就是周裕豐牧師在痛失愛女時所作的。在他女兒去世的那一天,他哀慟逾常,難以平息,深夜他面對黑暗的大地,人生變化無常,感慨萬千。他悟到惟主愛永存不變,也惟有主愛能撫慰他的傷痛。於是他化悲哀為頌讚,寫下了這首感人的詩歌,這也是他自己最喜愛的一首創作。
請聽南崁大安教會原住民團契獻詩〈太巴塱之歌〉、〈神秘谷之聲〉與〈主永活在我心〉
不要想天色常晴朗,有時遇暴風巨浪
雖然前路崎嶇不平,有我主與我同行
我要永遠永遠讚美我的主,因救主居在我心房
我要遠永遠永讚美我的主,今救主永活在我心
再也沒有孤單悲傷,主用聖手扶持我
縱然黑雲遮蓋前路,我只有歡樂歌唱
我要永遠永遠讚美我的主,因救主居在我心房
我要永遠永遠讚美我的主,今救主永活在我心
請聽許雯惠及蔡侑恬演繹的〈主永活在我心〉
1979年在五燈獎五度五關的溫梅桂、張秀美就曾受到周牧師的啟蒙,不僅唱他的歌曲參賽,在溫梅桂、張秀美灌錄一系列的《山地民謠專輯》中也收錄多首周牧師創作的歌曲,其中詞曲均由周裕豐所寫的為:〈母親的祝福〉、〈歡樂歌〉、〈太魯閣之戀〉等三首;由周裕豐作曲,李季順填詞的有:〈蓮花〉及〈神秘谷之聲〉兩首。
請欣賞溫梅桂、張秀美演唱的〈太魯閣之戀〉與〈蓮花〉
由於長年刻苦勞碌的生活,周裕豐牧師晚年的身體狀況並不太好,1999年4月26日因肝病於太魯閣中會和平教會牧師任內過世,享年62歲。他的一生就如其名,「裕如安貧斯寡過,豐衍守約自無爭。」只不過,周牧師還留給我們「富裕豐盛」的遺產,那就是以太魯閣族歌謠為題材創作的福音詩歌,必將永遠傳唱不歇。「歌唱的,跳舞的,都要說:我的泉源都在你裡面。」(詩八十四:7)
最後請欣賞周裕豐牧詩創作的〈主如明亮晨星〉,由張震嶽彈唱。
備註:
註1:
周裕豐的最後一張專輯被秀林鄉公所買斷,於1997年首發時叫做《失音的麋鹿-1997秀林鄉原住民德魯固文化活動母語歌謠專輯》,裡面的歌曲全程採用母語吟唱。這張專輯由周裕豐製作,王玫瑰執行策劃,畢杜編曲,2007年4月再版更名為《失音的麋鹿(Mdngu rngat rqnux):太魯閣族原住民歌謠系列》,可以在秀林鄉圖書館買得到,一張350元,請洽花蓮縣秀林鄉秀林村62號,電話:03-8612116~8。
註2:
山地福音詩歌:周裕豐詩歌專集 / 張丰,郭乃惇同編。高雄:天使聖樂團契,民69[1980]。該詩歌集雖已經絕版,但可向台北音樂家書房購買1999年橄欖出版社的版本,其內容完全相同。不過不好意思CD唱片只剩最後一片被我買走了,只剩周裕豐~詩歌專輯(介紹解說及樂譜)還有貨。
周裕豐 詩歌專輯(1999) 作者:郭乃惇 出版社:橄欖出版社
台北音樂家書房中華路一段196號3樓 (地圖) 電話 / 02-2371-3333
註3:
其實個人覺得李季順校長與周裕豐牧師創作的〈蓮花〉含有倒裝的況味,也就是在歌頌花蓮。我們記憶中好山好水的東海岸,終焉不復在!符膺在天堂的周牧師早年「失音的麋鹿」的預言。
參考連結:
尋找被遺忘的聲音6 - 已故周裕豐牧師的詩歌(中) 太魯閣之戀
尋找被遺忘的聲音7 - 已故周裕豐牧師的詩歌(下)《失音的麋鹿》
不止是鄉愁:比吉斯(Bee Gees)的〈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
留言列表